青年园地|青年与四旬期
2020-03-20 10:50 文/李保卫神父 阅读量:5156第一部分
亲爱的青年们,我曾经历过青年,但现在已经老大不小了。说我曾经历过青年,凡有悖逆心理的现代青年可能都会笑我,就像这些人在家里也笑他们的父母。这些都不重要,我读了初中与高中,之后便进了修院。我没有像你们一样上过大学,不过我不后悔,也不羡慕你们,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天主的照顾下。那么,我青年(初中到高中)时四旬期到底做了什么?第一件:四旬期每个周五守大斋;第二件:不说脏话不骂人。青年们,你们有志去做吗?
四旬期是教会根据耶稣四十天在旷野里禁食祈祷并接受魔鬼试探而制定的。在这时期,教会邀请所有信徒(当然也包括你们青年人),首先从信仰的角度默想主耶稣的苦难,以迎接主的复活,其次从人性的角度要求我们克己。在这里,我先要同你们谈谈克己;然后耶稣的旷野生活。
克己指的是什么呢?如果我说克己指的是刻苦自己,我相信你们已经不愿再往下看了。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放弃一些事物。相信你们没有人还保存着儿时吃奶用的奶嘴吧!到了青年期,相信你们也会扔掉儿童时的玩具吧!还有:学习(或工作)与玩,因着这两样不能同时进行,所以,选择学习(或工作)就意味着放弃玩;选择玩就得放弃学习(或工作)。
克己,消极地说,就是刻苦自己;积极地说,就是放弃。四旬期每周五放弃美食而守斋就是克己。守斋,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很重要,因为“病从口入”!从信仰的角度来说,是天主爱我们的表现,天主愿意我们健康,邀请我们守斋。
克己对抗的是自私。自私就像“去不掉的毒疮”,它不但残害身体方面的健康,也残害精神方面的健康。更重要的,它使人无法实现自己!再者,人的出生,成长,学习,工作等都是在人群中,所以人具有社会性。而自私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它将人关闭在自己的天地里,使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的社会性,而且使人远离了他人,变得冷漠。
青年们,你们谁喜欢自己是个自私的人呢?你们谁喜欢同自私的人打交道呢?如果答案是“不喜欢”,我相信你们多少能明白天主邀请我们四旬期克己的意义了。到此,也许你们多少能明白耶稣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因为谁若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但谁若为我的缘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要获得性命(玛16:24-25)”的意义。
信仰绝不会是某些人口中的“鸦片”!相反的,它能实现我们!
第二部分
记得我5/6岁时,父亲的一位朋友来家里,他是一个小学校长,给我出了一道题:河里有两条船,甲船上有人站起来数了乙船上的人,发现两船上的人一样多;乙船上有人站起来数了甲船上的人,发现甲船上的人是乙船上的2倍。问甲船上和乙船上各有多少人?我很快就给出答案。从那以后,父亲就对我寄予厚望。
8/9岁时,爷爷问我长大了做什么。我说当神父。上高中时,从心里就不再愿意当神父了,如果考不上大学,打算开家饭馆。后来有修女问我还愿不愿意当神父。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考虑,我回到家里给父亲说我要去修院。父亲给我说,如果我考虑好了就去吧。就这样,我成了神父。
福音告诉我们耶稣在受洗后被圣神引到旷野里。那么,耶稣四十天之久在旷野做什么呢?福音里没有答案。耶稣是若瑟的儿子,而若瑟是木匠。在耶稣的时代,12岁以前,一般会学语言、算术和圣经;到了12岁,按犹太习俗,就被认为是成年人,开始帮助父亲干活。耶稣12岁后很可能跟着若瑟一边种田,一边学做木匠。到了30岁耶稣受洗,然后进入旷野。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进入旷野,其目的就是为了反省过去,并对自己的人生做新的规划。反省过去,不仅仅是对个人方方面面的反省,也会反省自己的生存环境,及人们的普遍生活状况。经过衡量,会对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我到底要做什么?不仅仅如此,他还必须衡量会引起的大众反应,及准备自己的心理素质以面对失败。耶稣在旷野里必须弄清楚自己的使命,怎么完成自己的使命,以及面对使命带来的后果死亡。
马尔谷给我们记载说:耶稣来到自己的家乡。到了安息日,祂便开始在会堂里教训人:众人听了,就惊讶说:祂这一切是从那里来的呢?所赐给祂的是什么样的智慧?怎么借祂的手行出这样的奇能?这人不就是那个木匠吗?(参6:1-3)耶稣进旷野之前是木匠,但耶稣出旷野之后就不再是个木匠,而且不仅有智慧,还能行奇迹。从这里,我们隐约可以知道耶稣在旷野里禁食、反省和祈祷,对耶稣来说特别重要。我们也可以把耶稣的旷野生活看成耶稣生活的转折点。
青年们,每一个来到此世的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你知道你的使命吗?你知道该怎样完成自己的使命吗?你有没有准备好承担自己使命带来的后果呢?
青年们,你的信仰不但可以光照你,也可以成为你的力量与安慰。善度四旬期真的可以帮助你,使你的生活更好,使你的人生更有意义。
最后,愿天主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