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若望保禄二世到本笃十六世

2005-06-17 10:06   魏明德  阅读量:5610
    继若望保禄二世之后,枢机主教拉辛格成为新教宗,名号为本笃十六世。若望保禄二世在世时的影响力极为深远,我们必须回顾新教宗与前任教宗的因缘,以得知梵蒂冈的未来方向。
    拉辛格,德国籍,熟稔东欧历史以及若望保禄二世在世时的经历。我们也可以说,在若望保禄二世过世前,拉辛格是最接近教宗的人:他参与前任教宗的过去,并融会贯通于己。不论是历史感、政治意识或是哲学观,都是由前任教宗调教出来的。
    4月2日,若望保禄二世与世长辞。从来没有一位教宗的逝世,能引发如此强烈且广泛的情绪反应。众所哀悼的不只是一位天主教会的领袖,而是一位非凡人物,他为大家寻求意义与生命的方向,提供了激励人心的典范。
    若望保禄二世不但是一位彰显生命价值的伟人,也是连接二十与二十一世纪的桥梁。担任教宗以后,他积极带领教会与人类,一同迈向第三个千禧年。为了让不同文化、宗教与国家背景的人能共同跨越这座时间的桥梁,他在1986年10月于圣方济之城──亚西西(Assisi)召开了一场世界宗教领袖大会,与所有领袖共同祈求世界和平。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与事件,也在2000年写下历史的一页:天主教会在一场肃穆的典礼中,承认过去犯下的错误,并祈求上主与同胞的原谅。这场集体的内省,影响的范围既深刻且广泛,不但有助于世界各地的和解,同时也使追求和平与正义的远景向前迈进。
    若望保禄二世特别警觉于战争的危险。年轻时的经历,使他亲身体验仇恨、种族主义与冲突行为的可怕;冷战带来的危险也让他备感痛苦。在关键时刻,他的表现不但无所畏惧,同时十分谨慎。
    在天主教传统中,教宗是使徒圣伯多禄的后继者。圣伯多禄原是位渔夫,深谙为船导航之道,他的后继者如今也在狂风暴雨的汪洋中导引世界前进。
    教会当前所面临的挑战的确十分艰难,新任教宗拉辛格在实践自己的使命时,必然需要上主大能之助。许多人希望他能先处理教会内部既存的问题。有些神学家与神职人员认为,若望保禄二世身后所留下的是一个较为统一的世界,以及更为分裂的教会……当务之急应是拓展教会内部崇尚对话、多元的精神。新教宗的任务并非急于改革,毕竟在许多议题上众人的意见仍然分歧不一,例如神职人员独身的规定、女性在教会里的角色、看待性的规范(例如同性恋、堕胎等问题)、对待其它基督教派与宗教的方式等等。因此,首要之务不是冒然说“可以”或者“不可以”,本笃十六世必须认知:多元意见的存在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好的,他也必须对各种神学与文化观更加敏锐,让教会内所有人都能在自由且相互信任的气氛下,针对这些议题来反省、对话与祈祷。教会的心脏只有一个,却存有许多舌头,说着各式各样的语言。
    新任教宗隶属保守派。但问题不在于他个人是否保守,而在于当他面对不同的建议与多元的声音时,是否能够采取接纳的态度。拉辛格知道大家对他的强硬作风颇为存疑。为了能够使得全球教会内部的意见能够合一,本笃十六世必须比拉辛格枢机主教的身段来得柔软,态度要更为开放。
    在教会与国际社会互动的面向上,若望保禄二世所留下的精神遗产被保留,他行动的路线必须被推到更远的境地。更进一步来看,世界和平仍然危在旦夕、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少数民族有灭种之虞、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多道德挑战……这些危险必须由全体人类共同面对,并建立起宗教活动与宗教合作的坚实基础。天主教会需要结合其它宗教的信徒及科学家,并与全世界有志创造更公平、紧密相连生活方式的人们并肩合作。新任教宗将不必是一位超级英雄,而应是一位乐于与人们共同透过希望与信心,找出崭新答案的人。
    本笃十六世是神学家,并非外交家。对于国际社会的事务,他的立场目前仍很难预料。但我们知道他很担心“全球化”会走向“美国化”,而且他很关心地方文化的保存。
    因此,未来并不确定。以保守派知名的教宗是否会出现大刀阔斧的新举动?如果有,又会是什么?唯一确定的是,天主教会必须继续转变,以传播福音。教会的未来不只属于教宗,也属于每一位虔诚的信徒。
  (摘自2005年5月《人籁》论辨,  本文略有改动)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