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座圣经委员会文告《教会内的圣经诠释》名句摘抄
由于对天主及圣言降生的错误理解,致使不少基督徒采纳来相反的取向:他们以为由于天主是一个绝对的存有,天主讲的每一个字均具有绝对的价值,并独立于人的语言的背景。因此,他们认为无需要先研究这些背景,然后才判断这些文字可能有的相对的意义。可是,这种绝对的存有虚假的意识,正是一个假象,否定了圣经默感与圣言降生这两大奥迹。
天主虽然以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却没有赋予每一个表达方式一个划一的价值;反而极具弹性地利用这语言的差异,同时接受这语言的各种限制。
学者必须以历久不衰的兴致,来研究天主圣言中人性的因素。
天主教释经学者首要的任务,是协助基督徒更清晰地意会这些经文中天主的话,好能更完全地接纳这些经文,达至与天主圆满的共融。为此,释经学者自己首先需要在经文中意会天主的圣言。若要做到这点,释经学者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一个活泼的灵修生活来维系。
天主的圣言邀请每一个人突破自己,生活于信德与爱德之中。我们若要了解和解释圣经的意义,便需要同一位圣神降临,需要他的光照和恩宠;这些恩宠,我们应以谦卑的祈祷去祈求,以圣善的生活去保存。
我们在进行释经工作的同时,必须尽最大的能力存留在天主面前。
对圣神的顺服,可引发和助长对教会的忠信,若要正确地进行释经工作,这份对教会的忠信是必须的。保持对教会的忠信,就是牢牢地站稳于那庞大的传统主流中,在圣神保证讲特别助佑的教会训导当局的带领之下。这些经文不是交给个别作研究的人,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或是提供研讨和辩论的资料,这些经文是交托于信众的团体,基督的教会,以滋润信仰,引导仁爱的生活。
圣经的语言是向整个人类,是向每一时代,每一角落所有人,发出宇宙性的通传。如果说天主的圣言相似人的言语,也就是要让所有的人能领悟。
圣经研究实为神学的灵魂——教宗良十三世。
圣经的话源于过去的事实,但并不局限于过去,也源于天主的永恒。圣经带领我们穿过时限,跨越过去、现在和将来,到达天主的永恒中。
更有人索性放弃各种研究,而推荐一种所谓“属灵”读经法,其实这只是一种纯粹随从个人主观灵感的读经法,只为满足一己之灵感。也有些人旨在圣经中找寻个人概念中的基督,和满足贸然自发的宗教感。更有些人以为在圣经中,找到了一切个人或集体问题的直接答案。还有不少教派,只接纳自认由特殊启示得来的阐释为唯一正确者。
受默感的圣经所以成为圣经,正是因为这是被教会认定为信仰的准则。
最重要的是,教会是在逾越奥迹——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的背景下了解旧约的,是基督凭借无上的权威,带来了彻底的创意,和赋予这部圣经明确而清晰的意义。
基要派的取向存在不少危机,原因是:为那些希望从圣经找到现成方法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的人,这取向确具吸引力。这取向可蒙骗这些人,为他们提供一些虽充满虔诚,却是虚幻的解释,反而没有告诉他们圣经未必包含每一个难题的即时解决方法。由于基要主义不经意地混淆来圣经讯息中神圣的精华与人有限力量的产物,给生命倾注一种虚假的确认。虽没有名言,基要主义实在是引导人作一种思想上的自杀。
通往圣经的正确理解的门径只为一类人开启:即那些凭着生活经验与经文的讯息紧密相连的人。每一个释经者均要面对的问题是:哪一个诠释理论最能促成正确地捕捉圣经深层的现实,和这对今日的人所表达的深意?
文字教人行动,寓言教导你信什么,伦理教导你做什么,类比教导你希望什么。
圣经的一个特点正是缺乏一种系统化,却保存着一些具有动态张力的内容。圣经是一个仓库,保存着很多对某些事件的多个阐释方法,和对某些问题的多个反省。圣经本身促请我们避免过分地简化和规限我们的思想。没有一个单一的阐释能涵盖整体的意义,因那是很多声音交汇而成的乐曲。因此,应避免以某篇经文的阐释套用于别的经文上。
全面与圣经对话,更好说,与以前时代对信仰的明了对话,必须有一个与今日世代作的对话来配合。
教会所有成员在圣经阐释中皆有一定的参与。在履行他们的牡职时,作为宗徒继承人的主教,是圣经在每一时代得到不断阐释的那活生生的传统的首要见证人和保证人。藉着真理之神的光照,他们有责任忠实地保存天主的圣言,解释它,并透过他们的宣讲更广泛地传扬下去。作为主教的伙伴,司铎首要的任务是宣讲天主的圣言。他们领受了一个特为阐释圣经的神恩;当传递天主圣言而非他们自己的思想时,他们把永恒的福音真理,应用在实际的日常生活环境之中。这神恩是赋予司铎和执事的,尤其是在他们施行圣事的时候,要阐明在教会的职务中,圣言与圣事是一体的。
要理讲授员的主要任务并非传授教理那么简单,更要协助信友明白和辨识当他们聆听和反省圣经时,天主的圣言在他们心内正向他们说些什么。可以肯定,这圣神亦被赋予个别的教友,令他们在自己个人的生活环境下祈祷,和祈祷的心研读圣经时,他们的心会变得“火热”(路24:32)。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研读从不会是完全私人的,因为信徒总是在教会的信仰内研读和阐释圣经,之后又把研读的成果带回团体,充实共同的信仰。
整个圣经的传统,特别是福音中耶稣的教训,显示那些被世界认为低下阶层人士,其实是天主圣言的优先听众。
教会训导当局拥有最终的责任,确保阐释的真实性,并在必要时指出有违真正福音精神的特殊阐释。
在进行阐释工作的时候,天主教释经学者绝不可忘记他们正阐释的,是天主的圣言。他们的工作要达致的目标,是把圣经经文的意义,解释作天主为今日所说的话。释经学者必须解释圣经经文的基督性、正典性和教会性的意义。因圣经指出了天主给所有人救恩的恩赐,释经的工作必须包括一个普世的幅度,那就是兼顾其他宗教和今日世界的希望和忧虑。
天主教释经学者所作的多项工作,除了为天主的圣言服务外,别无其他目的。释经学者的目标,并不是以他研究的成果取代圣经的经文,不管那些成果牵涉的是重整受默感的作者所用的远古资料,或释经科学最新结论的趋时表达;相反,释经学者的目标是不断晓示圣经经文,使圣经经文本身为人所欣赏,并以更准确的历史性和更深度的灵性所理解。
圣经是天主默感的一部书,交托给了教会,为培养信仰和指引基督徒生活。
诠释的工作包括三个步骤:1,在个人自身实际的处境内聆听圣言;2,辨识现时处境为圣经经文所阐明或质疑的层面;3,从蕴藏在圣经经文内的完整意义当中抽出能达至、并吻合天主在基督内的救赎意愿,有助改善现时的处境的那些元素。
大公会议文献强调:阅读圣经必须以祈祷伴随,因为祈祷是圣神的默感下,对在圣经中接触到的天主圣言所作的回应。
在教会传统内解释的圣经,提供了教理讲授的起点、基础和准则。教理讲授其中一个目标应是启发一个人对所蕴含的神圣真理,引发对天主藉他的言语向整个人类传达的讯息作一个最大方的回应。
若在了解圣经时试图置圣经注释不顾,只是创造一个假象,并表示对默感的圣经的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