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指南(十四)
五)常年期主日
140. 将临期、圣诞期、四旬期和复活期都各有特质;这些节期所选的读经,都从节期的特质流露出内 在的和谐。这跟常年期主日不同,正如《弥撒读 经集导论》清楚说明的:「相对而言,常年期主 日并没有独特的特质。因此宗徒书信和福音是按 照半连续读经的顺序原则来安排的,而旧约读经 却是与福音协调一致。」(《弥撒读经集导论》67)
「读经集」的编者刻意排除为全年每个主日指定 一个「主题」的做法,亦排除依随这做法来选择 读经:「这样的安排,将会与礼仪庆祝的真正概 念相冲突,因为礼仪庆典常是庆祝基督的奥迹, 并且这庆典按照自己的传统,天主圣言的使用, 不是凭借纯理论的需要或是偶然性的动机,却是 藉由渴望福音的宣讲而受到激励,并引导那些相 信的人达到真理圆满的境地。」(《弥撒读经集导论》 68)
为忠于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训令,而这训令 指示「应敞开圣经的宝库」(《礼仪宪章》51),常 年期甲、乙、丙三年的「读经集」呈现给信友的, 正是记载在玛窦、马尔谷和路加福音中有关基督 的奥迹。讲道者准备讲道时,需留意常年期读经 的结构。本《指南》在此所要展示的,就是《弥 撒读经集导论》所说的这个结构,而这结构是从 福音开始。
141. 在指出常年期第二主日,是延续主显节和主受洗 节(庆日)所庆祝的「主显」主题之后,《导论》 继续说: 从第三主日开始,是对观福音的半连续读经。该 读经的安排按着每部福音的特有教义取向,经文 逐步揭示主的生命及宣讲。
这种分配在每一部福音的意义和礼仪年的进展之 间,也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协调。因此,在主显 节后,读经都由主的宣讲开始,而它们都与基督 受洗以及主自我显示的最初事件配合得很好。礼 仪年顺理成章的在最后几个主日以末世言论作为 结束,因为对观福音在基督受难始末之前的章 节,都颇广泛的论及这个主题。(《弥撒读经集导论》 105)
因此,三年周期都有一个共通的模式:先前的几 周与基督开始公开传教的生活有关,最后几周是 末世的主题,而中间则依次是主基督生活中各个 不同的事件及教导。
142.三年周期中的每一年都是独特的,因为它展现每 一部对观福音所特有的教义。讲道者应避免将每 一个主日的福音当成一个独立实体:意识到每一 部福音的整体结构及独有的特征都能加深讲道者 对经文的理解。
143. 甲年:在《玛窦福音》中,耶稣的公开传教生活 以一种非常有组织的方式呈现:包括五组言论, 而每一组言论前面都有一段叙述。常年期读经就 是遵循这个结构。
1. 山中圣训(第四至第九主日), 以召叫第一 批门徒(第三主日)为前导。
2. 传教的指导(第十一至十三主日),以召叫 玛窦(第十主日)为前导。
3. 比喻的言论(第十五至十七主日),以诚朴 的人获得喜讯的叙述(第十四主日)为前导。
4. 关于教会的言论(第二十三至二十四主日), 以奇迹、伯多禄的宣信和预言苦难等叙述(第 十八至二十二主日)作为前导。
5. 末世言论(第三十二至三十四主日),以拒 绝或接受天国的比喻事件叙述(第二十五至 三十一主日)为前导。
意识到这个结构,能使讲道者连结他在几个星期 内所说及的相关言论,同时帮助他的听众去了解 耶稣的生活及其教导之间的整体关系,犹如第一 位福音圣史玛窦,以他的叙述和言论模式中所展 示的一样。
144. 乙年:虽然没有其他两部对观福音那样复杂的组 织,《马尔谷福音》却具有它自己的动力,而在 整年逐步开展时,讲道者会不时发现这生机。
耶稣早期的传教工作受到热烈的赞赏(第三至九 主日),但反对的力量也迅速的崛起(第十主 日)。就连他自己的跟随者也误会他,因为他们 的希望都寄托在世俗的默西亚身上;马尔谷叙述 耶稣公开传教生活的转折点,是伯多禄的宣信, 以及基督第一次预言自己的苦难,而伯多禄却拒 绝接受这一个计划(第二十四至二十五主日)。
正如耶稣一直讲的和所做的事,都使他的听众困 惑和愤慨一样, 许多误解贯穿整部福音,这也 同时为我们这些每周在聚会中聆听天主圣言的基 督徒团体,提供有益的借鉴──基督的奥迹总是 挑战我们的期待。
乙年另一个重要的特色,是加插若望所叙述的五 饼二鱼的奇迹,以及随后的「生命之粮言论」 (第十七至二十一主日)。讲道者可趁这几周, 宣讲基督就是那以他的话和他的体血滋养我们生 命的食粮。
145. 丙年:《路加福音》所特有的教导,首要是温良 与宽恕,它们是基督传教行动的标志。从他的传 教开始直到他接近耶路撒冷,那些遇见耶稣的 人,自伯多禄(第五主日)到匝凯(第三十一主日),都意识到他们需要宽恕和天主的伟大慈悲 怜悯。
在这一整年中,《路加福音》以它特有的几个故 事来说明天主慈悲怜悯这个主题:悔改的妇人 (第十一主日)、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第十五主 日)、亡羊和荡子(第二十四主日)、十架上的 右盗(第三十四主日)。
也有对那些缺乏慈悲怜悯的人的训诫:真福与真 祸(第六主日)、糊涂的富人(第十八主日), 以及富翁与拉匝禄(第二十六主日)。《路加福音》是为外邦人所写的,它强调天主的 慈悲如何惠及选民以外的其他民族,拥抱那些过 往被排除于外的人。这个主题经常出现在丙年的 主日中,且是我们共聚举行感恩祭时的一种警 示:我们已领受基督丰厚的慈悲怜悯,也应该无 私的与他人共享这份慈悲怜悯。
146. 关于常年期旧约的读经,《弥撒读经集导论》说:这些读经都经过挑选以配合福音的章节,为避免 在不同弥撒的读经之间有过多的差异,而最重要的是要带出新约与旧约之间的统一性。在同一台弥撒的各读经彼此之间的连系就藉着为个别读经 所精选的前置标题,而显示出来。
选择读经时,尽可能按简短及容易掌握的方式作 选择。但是也注意到,要确保许多具有重大意义 的旧约经文得以在主日诵读出来。这些读经虽然 没有按逻辑秩序安排, 但却是基于所选福音的 要求。如此,天主圣言的瑰宝也得以继续开启, 让参与主日弥撒的信众能熟悉大部分主要的的旧 约章节。(《弥撒读经集导论》106)
本《指南》为将临期及圣诞期、四旬期及复活期 所提供的例子,说明讲道者可从新、旧约的读经 连系中,展示这些经文如何汇合在耶稣基督其人 和使命的方法。答唱咏也不容忽视,因为这也是 被选来为与福音和旧约读经相互协调的。讲道者 不应假设他的听众会自动意会到这些关联性;他 们应该在讲道时加以指明。《弥撒读经集导论》 也提示讲道者注意为每一篇读经所选择的标题; 对此,在另一处已有解释。这些标题都是为指明 读经的主要主题而精心拣选的,并且当有需要 时,它们也能清楚解释同一台弥撒各读经间的关 联性(参阅:《弥撒读经集导论》123)。
147. 最后,关于在常年期从宗徒书信中取出的读经: 还有从保禄和雅各伯书信中选出来的半连续读经 (伯多禄和若望的书信是在复活期和圣诞期诵 读)。
由于《格林多前书》颇长,并且处理多种问题, 它就分布在三年周期中每年常年期的开始阶段。 也有人认为,最好把《希伯来书》分成两个部 分,首部分在乙年诵读,第二部分则在丙年诵 读。
只有那些简短和信众容易掌握的读经才会被选 用。(《弥撒读经集导论》123) 除了《弥撒读经集导论》述说的,关于宗徒书信 的安排,还有另外两点需要注意。首先,在教会 礼仪年度最后几周期间,我们所聆听的《得撒洛 尼前书》和《得撒洛尼后书》,都是论述末世的 主题,它们都与这些主日的其他读经和礼仪祷文 配合。第二,保禄的训导书函《罗马书》是甲年 的主要部分,从第九主日采用到第二十五主日。 鉴于这封书信的重要性,以及在「读经集」中的 地位,讲道者就要在常年期主日里特别予以关 注。
148。我们必须承认,取自宗徒书信的读经会造成一些 抉择上的两难,因为它们不是为配合福音和旧约 读经而选择的。有时候,它们会以某种明确的方 式与其他读经产生共鸣。可是,它们通常不是如 此,而讲道者不应强使它们与其他读经「相符一 致」。为讲道者而言,有时候以读经二作为主要的宣讲内容,或者甚至用几个主日以其中的一封 书信作宣讲,这当然也是合宜的。
149. 常年期主日事实上并不具有内在的协调,可以成 为讲道者的挑战;然而这挑战却提供了一个机 会,再次去强调讲道的基本目的:「透过读经和 讲道,基督的逾越奥迹被宣讲;透过弥撒的祭 献,逾越奥迹临在了。」(《弥撒读经集导论》24)
讲道者不必对每一篇读经都讲些什么,或为各篇 读经之间营造人为的连系:统一的原则就在于如 何在这礼仪聚会中显示并庆祝。
在任何主日,都可由福音导入逾越奥迹,在该福 音圣史的特有角度下去了解福音;并可反省福音 与旧约读经以及答唱咏之间的关系,予以充实; 或者,讲道者也可以选择取自宗徒书信的读经来 作为他讲道的根基。但无论如何,他的目的不是 耗尽心力的把所有读经的各样道理都贯穿一起, 而是选取其中一个线引,引导天主子民进入基督 的生命、死亡及复活的核心奥迹之中,而在礼仪 庆典中,这核心奥迹是临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