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喜乐|在你身边的悲伤需要被看见
2018-04-12 15:04 子默 阅读量:5713文/子默(天主教玛纳工作室)
听过一位摄影师的分享,主题叫做《悲伤需要被看见》,被其深深触动。
她有一家摄影工作室,她会跟来这里拍照的人聊天,在镜头里专注的观察他们,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聆听他们的故事。然后,她拍下了许多人在她的镜头前落泪的瞬间。这些人中,有年薪百万的外资企业高管,有幸福美满家庭的主妇,有看起来温和优雅的中年妇人,有美丽的女孩,有老人,也有年轻人。
有一位爸爸说起他的孩子,想买一双一千多块的鞋子,轻松得如同要求父母给他买块馒头。孩子看不见父亲用了两年多的旧手机,看不见父亲回家时身上的白灰、鞋子上的油漆,那是做装修工留下的痕迹。早出晚归的男人没有自拍的闲情,更不会有好好打量自己的心境。这次来拍照,是为了前往阿联酋“打洋工”办证件需要。在镜头前,他感受到被人专注的“看见”和“听见”,不知不觉落泪了。
有一位主妇说起她的感受:每天打理家人的生活,操劳忙碌,但她的丈夫和孩子好像习惯了她的付出,更别提为她分担家务。不是没有表达过她的感受,但她的表达在他们耳边如风掠过,只留下唠叨的印象,没人认真聆听过她的声音。她的公婆平时纵容孩子,却在孩子出问题时责怪她惯坏孩子;而她有一个善于归咎,动不动就讨伐她,心里眼里只有“我”的孩子。她常常感到焦虑、委屈、心力交瘁。
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忘不了儿时视为亲密友伴的小狗,被父母以影响学业为由强硬的卖掉。心爱的小狗在肮脏的小货车里狂吠着远去,而他歇斯底里的眼泪和反抗没有一点力量。这画面深深烙刻在他记忆里,使他常有不安全感,仿佛身边的人有一天会莫名其妙的离开他,而他却无力挽留。于是他变得很强势,总想控制一切,但这使他与妻儿都关系紧张。没人看到他强大外表下内心的脆弱无处安放。
有一位优雅的老人,曾经是一所医院的护士长。在老伴去世之后,女儿执意卖掉那留下太多爸爸痕迹的房子,接她去家里同住。在忙碌的女儿女婿家中,她没有说话的对象,没有表达的空间,她突然觉得自己成了别人的负担,她需要收起自己与人交谈的渴望,努力把自己活成一块透明的玻璃,安静的“立”在女儿家中,好让她“看见”,完成她尽孝的义务而心安。老人沉默的散步,安静的吃饭,任心底悲伤成河、对老伴的思念蔓延如藤,也不敢让自己的眼泪奔涌使女儿心乱。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了,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却被我们漠视如空气。我们忽视了他们的过往、他们的情绪,我们希望他们以我们希望的方式存在,我们看到他们的外在――对“我”而言的身份与存在:一位父亲、母亲,丈夫或妻子、老板或孩子,我们不想体察他们作为自己的需要,不想理解他们的过往,看不见他们心底的伤痕,忽略他们的情绪。
假如老人的女儿能放下自己尽孝的执念,让老人家在和老伴相守一辈子的家里慢慢释放自己的悲伤,整理他遗留的东西,慢慢适应他的离开,悲伤就不会被强压在她心底深处,还得表演出“释然”来成就女儿的孝心。而如那位父亲和母亲,我们身边那些辛苦付出者的情绪和感受,值得被看见被尊重,他们是你的“父母”,但他们也会感到受伤、也会觉得委屈,他们是有自己的创伤和过往的真实存在,并不会因为当了父母就刚强如铁。而我们身边的孩子和老人呢?我们是否按自己的意愿付出爱,结果却是给予了伤害?
正如这位摄影师所言,人的情绪是需要被看见的。这个社会太崇尚正能量,以至于我们的悲伤、孤独无处安放。就如那些被无意中抓拍到的流泪影像,很少人在取照片时会选择带走,而总是对照片上的自己感到诧异、陌生,甚至羞愧不安。我们已经习惯了隐藏自己的伤痕,连自己也在忽略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什么时候我们能学会拥抱脆弱受伤的自己,给自己流泪的安全空间?
耶稣复活后,多默存疑,主耶稣把留有钉孔的手、脚和被刺开的肋旁展示给多默看。一位神父谈到这一幕时说:“耶稣不止要求多默做个有信德的人,也不只是为向他证明自己复活了,更是为让多默透过这些伤痕,看出自己是如何地爱他;那些伤痕更好说是耶稣与他爱的连结。”
这真是美好的一幕,主耶稣展示自己的伤痕,来让门徒明白祂的爱。万军的上主尚且会为爱成伤,我们又何需隐藏自己的伤痕?天主不需要我们做一个不会受伤的超人,但祂希望我们成为能悲悯他人的人,一位看见别人的伤痕,能感同身受的人。
复活主日之后,紧接着就是慈悲主日。主耶稣为爱走上刑场,没有人能束缚祂,那把祂绑在十字架上的是爱的枷锁。我们也一样,有自己的责任,有所牵挂,这些就是属于我们的爱的枷锁,让我们心甘情愿的受苦、被束缚。而往往正是这些我们爱着的、在乎的人,给我们带来了伤害,其实我们也可以向他们展示伤口,表达我们的感受――看,你这样做,我很难过!但更重要的事,当别人向我们展示他们的伤痕时,我们是否足够警觉而悲悯,真正的看到伤痕背后的爱。
愿我们看到复活的基督,和祂光荣的伤痕。
愿我们看到受苦的近人,和他们的爱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