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年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基督 — 粉碎我们偶像的活石

2023-10-07 18:34     阅读量:3488

甲年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基督 粉碎我们偶像的活石

 

       圣咏137篇的最后一节 是在充军时期的著名诗歌 很多时候被人们忽略了。诗人怀着强烈的思乡情绪,在面对血流成河,被毁灭的耶路撒冷城时呼喊说:「谁若抓起你婴儿摔在磐石上,他就有福了」(咏137:9 )!这样的思想与今天福音的最后一句话呼应。耶稣这样教训说:匠人弃而不用的石头,天主却将它变成了屋角的基石。福音作者这样评价说:「谁跌在这石头上,必被摔碎;这石头掉在谁身上,必会压碎那人」(玛21:44)。

        这是令人困惑的讯息,用这样的图像辉映《达尼尔》书中记载的景象:「大王!你梦见一尊巨大的立像。这尊立像异常高大,非常光辉灿烂,立在君王面前,相貌可怕。这尊立像,头是纯金的,胸和臂是银的,腹和股是铜的。胫是铁的,脚一部分是铁,一部分是泥的。大王,你在观望,忽有一块石头,未经手凿即滚下,击中了立像,把铁泥的脚,打得粉碎;同时铁、泥、铜、银和金立即完全粉碎,有如夏天禾场上的糠秕,被风吹去,无踪无影;那块击碎立像的石头却变成了一座大山,占据了全地」(达2:31-35)。这是人手所建立的一个愚蠢的偶像,从此人变成它的奴隶,并不能从中释放出来。这就是不义、腐朽与失去人性的社会,人变成这些偶像的受害者。

       基督与祂的福音,就是天主投掷在这个可怕的偶像崇拜的「石头」。这「石头」是粉碎世界逻辑思维、诡计、狡猾,尤其是人将自己为神的愚蠢形象。这块石头将要打碎所有邪恶的计划,并压碎他们的子女:邪恶的人将没有后裔,没有繁荣与未来,因为在未来的新天新地里,天主要消灭所有作恶的罪人。这真的是一个好消息。

       世上有权势的人 就是新「巴贝耳塔」的建造者 抛弃了这块石头,因为这石头与他们的计划不符、混乱了他们的梦想,且毁掉他们的王国。他们想消除它,但天主却选择了它,使它成为救恩的基石。谁将自己的生命与希望建在这块石头上,将不会失望。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样的讯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我们是上主的葡萄园,可以向祂呈献什么果实呢?

 

读经一:依5:1-7

       「到了末日,上主的圣殿山必要矗立在群山之上,超乎一切山岳,万民都要向它涌来;将有许多民族前来说:『来,我们攀登上主的圣山,往雅各伯天主的殿里去!他必指示我们他的道路,教给我们循行他的途径,因为法律将出自熙雍,上主的话将出自耶路撒冷。』他将统治万民,为远处的强国宣布定案;他们必要把自己的刀剑铸成锄头,将自己的枪矛制成镰刀;民族与民族不再持刀相向,人也不再学习武斗;各人只坐在自家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无人来惊扰,因为万军的上主亲口说了」(米4:1-4)。米该亚先知用这幅优美与包含田园色彩的图像,描写以色列子民所希望与向往的宁静而高雅的生活。葡萄园是和平、家庭团聚、喜悦与节日的象征。在《雅歌》中,那位爱人愿意与自己心爱的人在春天的早上手持纺织丝一起去散步:「清晨起来,我们到葡萄园去,看看葡萄是否发芽,花朵是否怒放,石榴树是否已开花;在那里我要将我的爱献给你」(歌7:13)。       「人类的新娘由天主接受祝福,在自己的内室变成有生育能力的人」(咏128:3)。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葡萄园便是天主爱的召叫的地方,很自然地,今日世界上有很多歌颂爱情的杰作与诗歌,都是以这个为题材与基础。这样描写一位农夫对自己葡萄园的喜爱与可以熔化的感情,就像对自己所爱的人一样。在家里、路上,与自己的朋友,无时不是在谈论自己所爱的人。

       诗人假想他是这个新郎的朋友,这样说:「我要为我的爱友讴唱一首论及他葡萄园的爱歌:我的爱友有一座葡萄园,位于肥沃的山冈上」(1节);一个肥沃的葡萄园,葡萄从外国采购,可以采摘各类的葡萄,牢固的树根,种植在充满阳光的小丘上。在七月份葡萄采摘的日子里能够采摘到很多紫红色的葡萄果实,在别的种类中都为首选,这是葡萄美味可口的象征,并预料可酿出很好的葡萄酒。将田边周围的的荆棘、杂草与细石子除净,并筑起围墙,也可以防止小偷与野兽进入葡萄园内践踏葡萄。

       没有任何注意、任何关心与任何努力是白白付出的。爱人的温柔与善良通过重复「我的葡萄园」这句话隐约显现出来:「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犹太人啊!现在请你们在我与我葡萄园之间,判别是非:我为我的葡萄园所能做的,还有什么没有做到?我原希望它结好葡萄,为什么却结了野葡萄?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我将怎样对待我的葡萄园:我必撤去它的篱笆,让它被吞噬;拆毁它的围墙,让它受践踏」(3-5节)。

       到这里,读者很焦急的想知道故事的结果。为葡萄园付出了这么多,葡萄园将有甚么出产呢?今日读经一的第二部分(3-4节)给读者叙述了农夫悲剧性的等待:「我为我的葡萄园所能做的,还有什么没有做到?我原希望它结好葡萄,为什么却结了野葡萄」(4节)?就像在叛逆与失望落空的爱人身上一样,爱的面貌已面目全非,成了失望、怨恨、不满、发怒。农夫决定对自己的葡萄园进行严厉地修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我将怎样对待我的葡萄园:我必撤去它的篱笆,让它被吞噬;拆毁它的围墙,让它受践踏;我要使他变成荒地,不再修剪,不再耕锄,荆棘和蒺藜将丛丛而生;并且我要命令云彩不再在它上降下时雨」 (5-6节)。

       最后一节(7节)解释这个图像的意义:葡萄园是以色列子民,他们就是天主所拣选的及是珍贵的葡萄树,在埃及所拯救的。欧瑟亚先知在这之前的多年就已宣布了:「以色列原是一枝茂盛结实繁多的葡萄树,但他的收获愈丰,祭坛也愈多;土地愈富饶,石柱也愈美观」(欧10:1)。

       《圣咏》80篇的作者详述对于这「石头」的心境:在以色列子民进入福地之前,那些占领福地的人在我们的诗歌中也被提到:「你从埃及移来一棵葡萄树,你把异民赶走,而种植这树。给这树准备了肥沃土质,这树深深扎根,满布大地」(咏80:9-10)。 

       保护以色列子民的塔是达味王朝。天主给予以色列民很大的爱,但是他们却不忠于上主的这份爱情,甚至反对上主。上主所希望的果实(好的与可口的葡萄)就是忠于盟约、实践社会正义、助佑贫困者,看顾孤儿和寡妇。但是上主所看到的又是什么呢?受压迫和受剥削者的呼喊、法庭上的谎言、仇恨、倾留流义人的血。用外在的宗教仪式,如:游行、到圣殿朝圣、外在的宗教敬礼,都不能激发人内心真正的悔改。

       在原文中还有一个好奇的文字游戏:「正义」与「正直」,这是天主对自己子民的要求。这两个词,与「倾流义人的血」和「压迫剥削」(是以色列创作出来的)这两个词非常相似,听它们的发音甚至会混淆。第一眼看,那些野葡萄看似是好,但只是外表看来是好的,却不能吃。

       在这个葡萄园的比喻中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态度:天主对以色列子民显示了具体的爱:「翻掘了土地,除去了石块,栽上了精选的葡萄树,园中筑了一座守望台,又凿了一个榨酒池」。而以色列子民,却忽略了社会正义,只注重外在的礼仪,祈祷与敬礼(参依1:11-17)。

       依撒意亚先知严厉的责斥,也适用于对今天的基督徒:因为人总认为外在的宗教敬礼是完美无缺,因而觉得与天主同在的错觉是危险的。以色列人,因着自己的不忠信,遭遇了民族灾难被外邦人(亚述、巴比伦)所侵略。这些人摧毁了「上主的葡萄园」,使耶路撒冷成了「胡瓜园中的草庐,被围困着的城市」(依1:8)。他的毁灭是一个忽略,错误,忽视上主对他的注意和善良的人的不育的象征。

 

读经二:斐4:6-9

    在这篇读经的头两节(6-7节),保禄说没有什么能破坏基督徒的和平与喜乐;如果基督徒在祈祷中与天主结合,没有甚么可使他忧愁。

在第二部分(8节),他邀请基督徒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培养一系列美德,这些素质和行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应该受到人的赞赏 它会使人和蔼、可爱、荣幸及受尊重。如果缺少忠诚、诚实、廉洁与尊重的美德,就不能声称成为基督的门徒。

保禄并不害怕抵触人,他将虚假的谦虚放在一边,敢于站出来成为美德行为的榜样(9节)。他的叮嘱就是邀请今日的基督徒培养善良、友善及尊重的特质,面对每一个人,尤其是非基督徒。

 

    福音:玛21:33-43

       与依撒意亚先知一样,耶稣也用葡萄园的比喻说明天主的工作与人的回应,但是今日福音与读经一的图像稍有差别:人物变了,开始不再是天主与葡萄园,并且葡萄不再是未成熟的、酸的与不能吃的,而是主人(天主)与那些佣工,就是那些司祭长与犹太人民的精神领袖,耶稣是对他们讲论这个比喻(玛21:23);这个葡萄园并不是不结果实,但这些佃户不想交租。最后结束部分也不同:葡萄园并没有被舍弃,也没有被毁灭,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救恩的介入,这些不交租和无能的工人被换掉了。

       现在进入比喻的内容:「一个主人种植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围上篱笆,园内掘了一个榨酒池,筑了一个守望台,把它租给园户,就离开了本国。」

       到了收获的季节,主人派遣自己的工人去收获出产。奇怪而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这些佃户不想交租。我们所想到的第一个假设,是这些人想为自己保留出产;也有另一个可能,或更是这个可能:他们根本没有可以交租的果实。也许他们根本没有种植葡萄园,他们在暴饮暴食中与吃喝宴乐中花费了他们的时间,以致葡萄园根本没有出产。

    其中一些佃户开始任意对待主人所派遣的收租仆人,有些仆人被他们虐待,甚至被杀害。但是主人并没有放弃,他非常爱自己的葡萄园,并继续派遣比以前更多的仆人去收租,即使这些仆人也没有幸运。作为最后的尝试,他派遣自己的儿子,但是葡萄园的工人却将这个儿子驱除出外并杀害,他们确信他们可以成为葡萄园的主人。

       正如在第一篇读经,福音故事的所有细节都有象征的意义。主人就是天主,祂对这个葡萄园付出很多心血和很大的爱(33节)。篱笆就是托辣,天主向自己的子民所启示的法律,从敌人中保护自己的子民,就是给予以色列子民获得生命的方法,将他们由被毁灭的环境中解救出来。佃户代表政治与宗教领袖、世上的首领,因此他们的任务就是将天主托付给他们的子民带上正义的道路,并使之结出果实,而这果实就是第一篇读经中所说的「忠于盟约」。这就是对近人的爱和持守社会正义。

       两类受派遣的人指充军巴比伦之前与之后的先知们,很多先知们被派遣,为了唤醒并要求以色列子民忠信并持守天主的盟约。就像天主通过耶肋米亚先知所说的一样:「从你们祖先出离埃及那一天起,直到今日,我给你们派遣了我所有的仆人先知,而且每天清早给你们派遣,但他们不但不侧耳听从我,反更硬起自己的颈项,比自己的祖先还要乖戾」(耶7:25-26)。先知们最后的命运是令人悲伤的:有的被杀害,有的被石头砸死(编下24:21),有的戴上脚镣被下在监里(耶20:2),有的被剑刺死(耶26:23)。面对这些,并不需要感到惊讶,也勿等待另外的结果,因为他们都是天主的代言人和天主智慧的声音,人的智慧和思想与之相差很远,人觉得是荒谬与不可接受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佃户想将葡萄园占为己有,妄想独自管理这个葡萄园。这些佃户的思想代表那些想将天主排斥在自已的行动之外,并想独自占有自己拥有的一切财富。

       儿子代表耶稣。收获的时期代表天主审判的时期,这个时期应该是天主拯救的时期,不是各人在天主前交帐的时期。在比喻的最后部分,耶稣询问听众的意见:天主要向那些不按时交租的佃户做什么?他们的建议与回答是:「要凶恶地消灭那些凶恶的人,把葡萄园另租给按时给他缴纳出产的园户」(41节)。

       这个严厉的图像是想象的结果,画家非常喜欢这样的题材,用强烈的色彩,它指明一个方向,就像很多次我们所说的。

       但是耶稣却遵从另外一种逻辑,与那些听众所讲的威吓与毁灭的话语相比,祂却说出了天主的计划:天主并不会消灭邪恶的势力或假装这些恶的事情不存在,邪恶是存在的,并不能够被忽略;但是天主却可以由邪恶中产生好事情,将它变成救恩的杰作。现在可以记起若瑟对将他卖到埃及的兄弟们所说的话:「你们原有意对我作的恶事,天主却有意使之变成好事,造成了今日的结果:挽救了许多人民的性命」(创50:20)。 

3     94243节,是比喻的中心部分,描写耶稣的死亡与复活。人民的首领将人子捉住,并将他扔到葡萄园外,这就是在耶稣身上所发生的。以色列子民认为耶稣是个亵圣者、一个不洁的人,正是为此,耶稣被带到城外,被钉在十字架上。但是天主却使耶稣复活了,光荣了他,并称他为主,为新建筑物的基石。

       主人最后的介入是将葡萄园交给那些结果实的佃户。这里并不是主人恼怒生气的反应与行动,却是主人爱与救恩的行动。即使是将天主的儿子杀害的行动,也不足以使天主将人看成敌人。

       这比喻的叙述中,作者玛窦是要说明人民首领对天主的不忠信和拒绝天主所派遣的默西亚。但不只是他们,作者也想到了自己的团体与整个世界:每人都是天主葡萄园的工人,天主希望每人都能结出相称的果实。

       今日福音以一个喜讯结束(43节):虽然人类拒绝天主的计划,但是最终天主却可以,且总是用自己的方法达到目的,得到自己所希望的果实。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