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士讲笑话:街头是他们的隐修院
2024-10-01 17:36 辛妥宾 阅读量:4065点击底部标签【耶稣会士讲笑话】
或直接点击底部链接,即可翻阅此系列文章
[笑话]
一位本笃会士、一位严规熙笃会士和一位耶稣会士一起吃饭。他们吃得很开心,还喝了点酒。吃到甜点的时候,他们聊起了各自修会让他们特别感恩的一件事。
那位本笃会士说:“我们有本笃会利口酒*。”
那位严规熙笃会修士说:“我们有严规熙笃会啤酒。”
那个耶稣会士说:“我们不许把自己‘装’起来。”
A Benedictine monk, a Trappist monk, and a Jesuit enjoyed a delicious meal together accompanied by drinks.
During dessert, they reflected on one aspect of their order for which they were truly grateful.
“We have Benedictine liqueur,” said the Benedictine monk.
“We have Trappist beer,” said the Trappist monk.
“We don’t allow ourselves to be bottled up,” observed the Jesuit.
在罗马天主教会中,有各种各样的修会,每个修会都有自己的神恩。
本笃会以其悠久的礼仪传统而闻名。他们是默观性质的会士,隶属于特定的隐修院,遵循圣本笃所规定的“祈祷与劳动”(ora et labora)的原则。严规熙笃会士也是生活在团体中的默观会士。他们强调在贫穷和静默中的生活体验。本笃会注重知识传承;而严规熙笃会更注重苦修和体力劳动。
耶稣会士是活跃的使徒性修会会士。街道就是他们的隐修院。
他们经常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甚至从一个国家搬到另一个国家。他们不是以佛兰芒耶稣会士或智利耶稣会士的身份加入修会,而是作为一个世界性大家庭的成员。他们是一个由近17,000名弟兄组成、生活在127多个国家的弟兄团体。
耶稣会士常与教育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只有五分之一的耶稣会士从事教育工作。尽管耶稣会士被认为是知识分子,但在这方面,道明会士却远远超过他们。如果一位候选人渴望丰富的礼仪生活,他最好不要成为耶稣会士,因为,委婉地说——耶稣会士的礼仪文化很低调。
在《会宪》(耶稣会的基本规则)中,依纳爵禁止任何人修改有关贫穷愿的规则——除非使其变得更加严格。这主要指的是耶稣会士的个人生活。他们像通常的修道生活一样,将所有收入交给团体,不拥有个人财产。
纵观历史,耶稣会士通过在牧灵工作中运用当代技术,大胆地服务于天主的国。如今,对二十一世纪媒体的使用,与十六世纪印刷业对耶稣会士的影响一样深远。
你可以说耶稣会士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使徒专长。
在《会宪》中,依纳爵写道,耶稣会的成立是为了“帮助人灵”。在实践中,这意味着耶稣会士随时准备前往教会和社会最需要的地方。
根据情况,耶稣会士可能会参与社会工作、大公对话、教育、堂区牧灵、科学研究、灵修指导、医疗保健或传播事业。因此,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你会发现耶稣会士活跃在如此多样化的领域,以及那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和境遇中——他们确实是在街头活出他们的圣召。
*利口酒也称为餐后甜酒,是由法文Liqueur音译而来的,它是以蒸馏酒(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金酒、伏特加、龙舌兰)为基酒配制各种调香物品,并经过甜化处理的酒精饮料。
--------
依纳爵灵修的核心原则是:天主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从耶稣会士的角度来看,“万事万物”当然包括幽默!在《耶稣会士讲笑话》一书中,尼古拉斯·辛妥宾神父用一些耶稣会式的幽默,向我们介绍了耶稣会士——他们的起源、身份和使命。文章以笑话开篇,阐明耶稣会士的一个特定方面,其余部分则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依纳爵灵修的基本原则或实践,如分辨神灵、在顺从中找到自由,将琐碎日常变成默观之地。
对于任何想要开怀大笑并深入了解耶稣会士如何生活、工作、思考和祈祷的人来说,《耶稣会士讲笑话》是一个很好的介绍。
|文章出处:《耶稣会士讲笑话》Jesuits Telling Jokes;作者:尼古拉斯·辛妥宾神父Nikolaas Sintobin, SJ;出版社:Loyola Press 2016
|插图原图:Joris Snaet
|中文乃【爵处丰生】编译版本,仅供阅读参考,勿做它用。(若转发,请标明出处:爵处丰生)
此系列其它文章:
---爵 a.处 m.丰 d.生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