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查经练习:马尔谷福音学习大纲
圣言童牧   24天前   1367

 

1、导论

马尔谷福音在四福音中篇幅最短,共16章,661节,11078字(高夏芳,《新约圣经入门》,页67),学者视为“简单且神学意味较淡”的一部福音书。由于马尔谷福音的全部内容,均见于玛窦福音之中,故圣奥斯定称之为玛窦福音的缩影。到了十八世纪,随着“对观福音”课题的兴起,学者指出马尔谷福音才是成书最早的福音书,且认为是马尔谷开创了“福音”文体,这部福音更是玛窦福音和路加福音的缘起。马尔谷福音内容简洁,文辞质朴,层次分明,引人入胜,所以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为耶稣的言行所吸引而得以进入基督的奥迹之中。

 

2、作者

在马尔谷福音的内容中,学者找不出作者的身份。受传统影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福音的作者是宗徒大事路中多次出现的若望马尔谷:但也有学者认为这部福音的作者实在难以确定。

 

宗徒大事路中的若望马尔谷,名字有两部分:“若望”是希伯来名,“马尔谷”是罗马名。书中有时称其全名(宗12:1215:37),有时也简称若望(宗13:5,13)或马尔谷(宗15:39;参阅哥4:10;费24节;弟前4:11;伯前5:13)。

 

他是犹太人,母亲叫玛利亚,即伯多禄自监狱获释后,在耶路撒冷寄住的那位(宗12:12)。他是巴尔纳伯的表弟(哥4:10),保禄和伯多禄的随员,伯多禄更称他为“儿子”(伯前5:13)。他虽不是宗徒,却很可能见过耶稣(谷14:13-15,51,52)。主后44年左右,他随巴尔纳伯和保禄,从耶路撒冷到安提约基雅去,此地正是初期教会的枢纽地(宗12:25);翌年保禄第一次外出传教,他也随保禄而去(宗13:5),但其后马尔谷不知何故半途折返耶路撒冷(宗13:13)。

 

就在保禄第二次出外传教的时候(主后50-52年),保禄和巴尔纳伯即对是否带同马尔谷出外传教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最后更酿成保禄与巴尔纳伯分离的不快事件(宗15:37-39)。可是,保禄首次在罗马被囚的时候(主后61-63年),马尔谷却又在其左右协助(费24节),且同时为伯多禄的随员(伯前5:13),后来更为保禄派往哥罗森人那里去(哥4:10)。主后66年,保禄第二次在罗马被囚,他去信请弟茂德跟马尔谷同往罗马,此后就再没有什么关于马尔谷的记载了。

 

自第二世纪开始,马尔谷的手抄本已名为“按马尔谷所载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rk)。第二世纪中叶,历史学者欧瑟比在其著作引述了巴比亚斯主教的意见,认为马尔谷是第二部福音书的作者:“马尔谷是伯多禄的记录员,他根据自己的记忆,准确地写下了主的所言所行,却不按事件的先后次序。”根据巴比亚斯这有力的陈述,以及早期基督徒作者的肯定,传统的说法都把第二部福音书的撰作归于马尔谷名下。可是,巴比亚斯凭什么作这个定论?他所指的伯多禄的记录员马尔谷又是哪一位?而马尔谷福音看来又不像一分记录那么简单。可以说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马尔谷跟保禄和伯多禄关系密切,但马尔谷福音的内容却未见与保禄的联系;虽然伯多禄在福音中频繁出现(如1:16,29,30,363:16等),例如在耶稣特选的小部分门徒中(5:379:213:314:33),宗徒团体的发言人及代表(8:299:510:2811:21),耶稣的苦难史中(14:29,37,54,66-72),他在耶稣复活的记载中也占着重要的位置(16:7),但马尔谷福音却没有报导伯多禄在初期教会的一些重要事件,如目睹耶稣步行水面(玛14:28-31),获耶稣立为教会磐石(玛16:17-19),缴纳殿税(玛17:24-27)等等。

 

由上可见,伯多禄并不是马尔谷福音的唯一资料来源,福音的编写过程也不是单单口授笔录如此简单直接。马尔谷福音的内容,很可能是伯多禄和普遍流传的口述材料,再加上零碎文字资料的总和。

 

3、写作目的和对象

“天主子耶稣基督福音的开始”(谷1:1),道出了马尔谷编写福音的目的。整部福音旨在说明耶稣的天主性,他天主子的身份;还有他就是为人类带来救恩喜讯,旧约所预许的默西亚。

 

学者一般都认为马尔谷福音的写作对象,就是皈依基督的外邦人和罗马人。以下是他们的理由:

  1. 福音很少引用旧约;
  2. 省去(玛10:5-615-24两段内容,谷未予采用)或改写(见7:27与玛15:26)使外教人反感的话;
  3. 明示要像万民传教(13:10),并称圣殿为万民的祈祷所(11:17与玛21:13);
  4. 提及外邦基勒乃人西满两个儿子的名字(15:21。保禄在罗马书中,曾附笔问候其中一位,见罗16:13);
  5. 针对罗马准许妻子与丈夫离婚的法律,阐引耶稣“不许离婚”的道理(10:12与玛19:9;路16:18
  6. 阐明了一些犹太礼节(7:314:1215:42),以及阿剌美文的名词(3:17,225:417:11,349:4314:3615:22,34);
  7. 简化(12:38-40与玛23:1-39)甚至略去一些与外教人没什么关系的记述(8:12与玛16:413:18与玛24:20

 

马尔谷所属的团体,主要由外邦基督徒组成。身处社会动荡之时,圣史藉着编写福音,重申耶稣基督的身份,坚固团体的信德,勉力追随耶稣,以求在面对迫害时,能处变不惊,勇敢为主见证。

 

4、写作地点、年代和背景

一般认为马尔谷福音是在罗马写成的,除了巴比亚斯的资料,福音希腊文本中的拉丁化词语,也是重要的证据:加上书中受迫害的气氛,都透露了福音成书于罗马。这部福音的成书事件,同样有所争议,耶路撒冷和圣殿,是在主后70年被罗马人所毁灭的,马尔谷福音第13章却没有提及这宗大事,是以学者都据以推测这部福音很可能是在主后70年前完成的,就在主后65-70年之间,因为犹太人于主后60年开始在巴力斯坦反抗罗马,罗马的犹太人和外邦基督徒,也因而被视为滋事分子而受到牵连。

 

5、马尔谷大纲

马尔谷福音可以分为七部分:

1)导言(1:1-15

2)耶稣在加里肋亚显示权能(1:16-3:6

A、)召叫首批门徒(1:16-20

B、)在葛法翁的日子(1:21-45

C、)与法利塞人冲突的五个故事(2:1-3:6

3)耶稣被拒于加里肋亚(3:7-6:6a

 

A、)群众对耶稣的肯定(3:7-19a

B、)群众对耶稣的否定(3:19b-35

C、)设喻和说明(4:1-34

D、)三个奇迹(4:35-5:43

E、)耶稣不受本乡接纳(6:1-6a

 

4)耶稣在加里肋亚被门徒误解(6:6b-8:21

  1. 门徒传教与若翰之死(6:6b-8:21
  2. 行奇迹与争论(6:35-7:23
  3.  行更多的奇迹与争论( 7:24-8:21

 

5)耶稣指示门徒迈向耶路撒冷(8:22-10:52

  1. 治好瞎子(822-26
  2. 伯多禄认耶稣为默西亚(8:27-30
  3. 第一次讲述基督论的内容和门徒应有之道(8:31-9:29
  4. 第二次讲述基督论的内容和门徒应有之道(9:30-10:31
  5. 第三次讲述基督论的内容和门徒应有之道(10:32-45
  6. 治好耶里哥的瞎子(10:46-52

 

6)进入耶路撒冷准备受难(11:1-13:37

a第一天进入耶路撒冷(11:1-11

b第二天先知性的教导(11:12-19

c第三天的教导(11:20-13:37

 

7)耶稣受难死亡

  1. 傅油和最后晚餐(14:1-31
  2. 耶稣祈祷和被捕(14:32-52
  3. 审判(14:53-15:15
  4. 被钉死在十字架上(15:16-47
  5. 空坟(16:1-8
  6. 附录(16:9-20

 

6、内容和重点

福音记载的,是曾经真实出现在历史中的耶稣。福音虽有传记的成分,但并不是耶稣基督的传记;因为福音不仅仅报导耶稣的生活,更通过记录耶稣的一言一行,传递信仰。上文有关马尔谷福音作者的部分,指出马尔谷福音的资料,主要来自伯多禄的讲授,而马尔谷也正是按照伯多禄见证内容的次第,介绍耶稣的生平和编写福音书的:“由若翰施洗起,直到耶稣从我们中间被接去的日子止。”(宗1:22)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就是马尔谷用以介绍耶稣是“默西亚和天主子”的方法,正好就是伯多禄强调的“用德能、奇迹和征兆”(宗2:22)的方法。凡此种种,都可见马尔谷福音与伯多禄深有关系。

 

整部福音的前导部分(谷1:1-13),作者先一语道破其福音的中心思想:“天主子耶稣基督福音的开始。”(谷1:1)这部分的内容,包括洗者若翰为主做见证,以及耶稣在约旦河受洗和其后的受诱惑。随后耶稣逐步显示自己的默西亚身份(谷1:14-8:26)。只要细心留意,不难发现作者在记述耶稣传教生活的开端(谷1:11)、中段(谷9:7)、终结(谷15:39),不断指明耶稣就是天主子。伯多禄宣认耶稣为默西亚(谷8:29),是福音其中的一个高峰。这高峰恰好结束了福音的前半部分,就是耶稣在加里肋亚的事迹。

 

在这前半部分,耶稣以其言行带出天国的喜讯,实践其在世使命:召选门徒,一起生活,派遣和教导他们;并以身作则,让门徒能以他为榜样。耶稣行奇迹、讲比喻,目的是让天国能具体显现于门徒眼前。耶稣受到法利塞人和经师等的反对,这些经历,也是门徒日后所面对的,只是门徒当时尚未明白而已。

 

福音下半部分,则记述耶稣步往耶路撒冷,接受苦难。他三次预言自己的死亡,他坦然面对苦难,被钉、死亡、复活、升天,完成他爱的使命,门徒亲身经历并见证了这一切之后,才真真实实领悟到耶稣基督所教导的一切。

 

7、内容的分类整合

下面是对马尔谷福音内容的整合分类,读者可根据不同主题,更加细致地了解福音。

 

7.1对奇迹的叙述

马尔谷所记载的奇迹,一共有17个。

驱魔四次。(1:23-285:1-207:24-309:14-29

治病八次。(1:29-311:40-452:1-123:1-65:25-347:31-378:22-2610:46-52

使死人复活一次。(5:21-43

控制大自然两次。(平息风浪4:35-41;步行水面6:45-52

增饼奇迹两次。(6:34-448:1-10

 

除了治好附魔儿童(9:14-29)和治好耶利哥的瞎子(10:46-52)之外,马尔谷把耶稣大部分奇迹都放在福音的前半部分,而且事迹的记述方法,似乎都具同一个模式。在众多奇迹当中,马尔谷特别强调驱魔奇迹,借以强调耶稣是比邪魔“更有力量的”(1:7-8)。耶稣能驱魔,也能授权他人驱魔(3:1516:17)。在四福音书中,马尔谷福音有关驱魔的记载最多,也最详细,被驱的魔鬼有集体的,也有个别的。耶稣行奇迹的目的,在于显示自己神圣和超越。

 

7.2辩论

除了驱魔的记述,马尔谷福音也叙述了有很多耶稣跟人辩论的内容。这些辩论往往缘事而发,学者根据内容特点分为两类:加里肋亚辩论和耶路撒冷辩论。

 

加里肋亚辩论 2:1-3:6):共五次,都发生在加里肋亚,因为归类为加里肋亚辩论。它们分别是:赦罪权的辩论;与罪人同桌用餐的辩论;禁食的辩论;在安息日工作的辩论;在安息日治病的辩论。

 

耶路撒冷辩论:(11:27-12:37:这五次与法利赛人、撒杜塞人和经师的辩论,都发生在耶路撒冷,所以称为耶路撒冷的辩论。

耶稣行事的权柄的辩论;给凯撒纳税的辩论;复活的辩论;最大的诫命的辩论;默西亚是达味之子的辩论。

 

其它辩论:除了上述的两大集中辩论,还有其它的辩论,主要是耶稣回答人们提出的疑问。耶稣被毁谤后所作的辩论(3:22-30);

有关祖传规矩的辩论(7:1-23);

关于离婚的辩论(10:1-12

 

7.3比喻

跟玛窦福音及路加福音比较,马尔谷福音记载的比喻是比较少的。玛窦福音记载了22个耶稣的比喻,而路加福音记载了31个耶稣的比喻,马尔谷福音只记载了6个耶稣的比喻。

 

马尔谷福音记载的六个比喻,其中三个是耶稣在加里肋亚时所讲的,别分是撒种的比喻(4:3-9)、种子自长的比喻(4:26-29)、芥子的比喻(4:30-32)。其余的比喻,都是耶稣在耶路撒冷受难前所讲作的,包括恶园户的比喻(12:1-11),无花果树的比喻(13:28-29),仆人警醒守候的比喻(13:34-36)。当中种子自长的比喻,是马尔谷独有的。

 

7.4耶稣召叫和派遣门徒

马尔谷福音共有四段关于召叫门徒和派遣他们出外传教的叙述:

召叫伯多禄、安德肋、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和若望。(1:16-20

召叫税吏玛窦。(2:13-14

选定十二门徒。(3:13-19

派遣门徒出外传教。(6:7-1316:15-18

 

7.5对门徒们的训导

耶稣对门徒的训导,马尔谷有以下记述

天国的比喻(4:1-34

有关奇迹、驱魔的训导(4:35-419:28-29

有关传教的训导(6:7-1116:15-18

门徒之道(8:34-3810:28-3035-40

有关厄利亚问题的训导(8:9-13

有关为首的训导(9:33-3710:42-45

有关爱德的训导(9:38-4041-5010:13-16

有关末世预言的训导(13章)

 

7.6预言默西亚受难和复活

耶稣曾向门徒三次预言自己的受难和复活,但门徒们当时并不明白。(8:319:30-3210:32-34

 

7.7 “摘要”

“摘要”就是短小的结语,用以结束上文,且有桥梁的性质,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1:14-151:32-343:7-126:12-136:53-56)。马尔谷巧妙地使用这些“摘要”文句,用来点出精要的内容。

 

7.8附录(谷16:9-20

学者大多对马尔谷附录部分的真实性有所质疑,认为这部分并非马尔谷福音原有的经文,且认为福音的结尾,原在16:8。他们的理由,就是这个“附录”不见于某些马尔谷福音的手抄本,而且可以证实“附录”为马尔谷原始经文的证据也很欠缺。经谨慎研究后,有些学者认为“附录”不但并不真实,更不能自成一体,就是说其完整性亦受到怀疑。不少学者都相信,这段经文由一些比较后期的资料组成,经由编辑者加在马尔谷福音内,其来源可能是其它三部福音。

 

8.神学思想

8.1天国

马尔谷福音一开始的序言(1:1-15),就是耶稣讲道的高峰:“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按照耶稣时代的犹太人观念,“天主的国”指的是天主权能永远驾驭一切受造物:耶稣用此比喻,旨在加深群众对天国的认识,并使他们能为天国的来临做好准备。耶稣的生活,以及医治病人的圣迹,也正好是天主的国的真确反应。事实上,天国已在耶稣来临时开始了,只是天国到现在仍是显而不露,既成未遂而已。若要了解天国,就必须信从耶稣基督,他是医治者、老师、在十字架上死而复活的默西亚。福音中用了很大篇幅来描述耶稣驱魔治病的圣迹,从而证明他拥有天主的权能;他也言行一致,教导和所行的奇迹在福音中齐驱并进:最后,福音一步一步的迈向耶稣受难和死亡的高峰。若缺了十字架的苦难,耶稣那奇迹实行者和导师的身份,亦将失去指导的力量,且与默西亚的角色失去平衡。

 

8.2 默西亚的秘密

马尔谷福音充斥着与基督论相关的称号:默西亚、天主子、人子、主、达味之子、受苦仆人等,藉以耶稣基督的神圣身份:而且有一个与基督论有关的特别现象,学者称为 “默西亚的秘密”。这个概念源于耶稣对几件事的态度,就是耶稣命令他人不得宣扬他的神迹和身份(参阅1:34,443:125:437:368:26309:9)。弗雷德(W.Wrede 1859-1906)指出,这是马尔谷福音的表达模式:耶稣既没有在自己的公开传教生活中,自称默西亚(参阅8:27-38),也没有被他人认出是默西亚。对耶稣默西亚身份的充分表达,是在耶稣的死亡与复活上。由于当时受到罗马管辖,犹太团体所期待的,是政治与军事性的默西亚;马尔谷内心也许有点矛盾,不愿在默西亚的问题上开罪罗马的势力。无论如何,马尔谷福音中,耶稣命人不要“把他显露出来”的默西亚观念,实在远比弗雷德所想的更为复杂。

 

8.3 跟随耶稣

回应耶稣召叫的人,就是门徒。马尔谷福音对早期门徒的介绍,主要是依据门徒团体的记述,此由耶稣召选首批门徒的情节获圣史正面叙述(1:16-202:13-143:13-196:6b-13)可见一斑。理想的门徒,是常跟耶稣在一起,并分担耶稣讲道和医治使命的人(3:14-15)。可是门徒往往不明白耶稣的心意(6:528:14-21)。耶稣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曾三次向门徒预言自己的苦难和复活(8:319:3110:33-34);但每次总是招来门徒的误解(8:32-339:32-3710:35-45)。对耶稣苦难的叙述,重点在犹达斯背叛耶稣(14:17-2114:43-52),以及伯多禄不认耶稣(14:26-3114:54,66-72)二事之上。福音书的前半部,门徒处处仿佛大家的榜样;福音的后半部,却如同恶表一般。这种写作手法,目的在强调耶稣才是人们唯一的仿效对象。

 

8.4 基督论

马尔谷福音的基督论思想,表达的主要是耶稣与天主的关系:耶稣秉承天主旨意,履行天主子职分,接受苦难,在十字架上为人类作祭献。由此阐明作为耶稣的门徒,理当回应耶稣的召叫,以耶稣为榜样,履行门徒的职分。耶稣对自己跟天父的关系的理解和实践,可以从以下马尔谷的基督论内容看出来。

 

  1. 9:37:“谁若因我的名字,收留一个这样的小孩子,就是收留我;谁若收留我并不是收留我,而是收留派遣我来的”。说的是谁接纳卑微弱小的儿童,就是接纳耶稣,亦即接纳派遣耶稣到来的天父。又如葡萄园的比喻(谷12:1-12),恶园户最后连葡萄园主人的爱子也给杀掉了,他们不但拒绝了葡萄园主人的爱子,也拒绝了园主,亦即拒绝了天主。可见耶稣完全听命于天主父,因为他就是天父的爱子。
  2. 10:40:“坐在我右边或左边,不是我可以给的,而是给谁预备的,就给谁。”耶稣身为天主子,其本分就是奉行天父的旨意,接受天父派遣到来服事人,并且交出自己的性命,以作大众的赎价,所以唯独天主才可分配荣誉的地位。
  3. 13:32:“至于那日子和那时刻,除了父以外,谁也不知道,连天上的天使和子也不知道。”虽然耶稣是真正的先知,他的预言都一一应验了,但有关末日的事,依然只有天父才知道。在格前15;27-28,保禄即正面说明蕴含于谷13:32耶稣与天父的关系:当天主使万物屈服于基督,耶稣基督也屈服于那使万物屈服于自己的父,好叫天父成为万物中的万有。耶稣的形象,就是一位忠心且信赖天主的儿子;即使面对末日(谷13:32)和自己苦难深重的奥秘(谷14:35-36),他对天父仍然忠心耿耿,绝对服从,至死不变。

 

8.5 末世论

耶稣在加里肋亚开始宣讲福音,他说“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谷1:15)他除了要求世人悔改,他所宣讲的天国,也具有即时和将来的时间幅度,这是耶稣宣讲的中心内容,有末世的意义。末世观念,常见于默示文体“天主的国”一词,经常在公元前200-100年间的默示文学中出现。

 

犹太人长期受外族压迫。他们期待默西亚早日来临,以重整这世界(依24:21-2333:22;索3:14-18;匝14:16),而其中的新秩序,则统称 “天主的国”。

根据马尔谷福音,耶稣刚领洗后,在旷野受撒旦试探(谷1:12-13),其后驱逐魔鬼,治好病人,与敌对者辩论(谷1:2-3:6),处处都凸显了与宇宙邪恶势力的搏斗。其实这正是末世的境况,正与邪互相角力的关键时刻,终于来临了。耶稣宣讲天主的国临近了,更透过所行的奇迹——克服自然的势力、驱逐邪恶的魔鬼(谷5:6-8)、治病的奇能(5:27-30)、使死人复活(5:42)等等——展现了天国的新景象。耶稣时代,大部分法利塞人和犹太人都相信复活是末世的事件(达12:1-3)。耶稣的复活,正是末世的关键事件,而这事已在“这一世代”发生了。

 

9.文章风格

整部马尔谷福音,共用了150次“历史现代时”(Praesens-historicum)文法,这是一种用于叙事的文法,就是用现在时态动词去表达过去曾经真实发生的动作和行为。行为用通俗希腊文(Koine),且夹杂了浓厚的闪族阿剌美文和拉丁文的语言风格。平铺直叙,不重修辞。用字简约,不避重复,整本书只用了约1300个词。用词重复的例子很多:如“立即”、“再次”、“很”等等;“耶稣举目环视”一句虽出现了六次,表达的讯息却有所不同,分别指出耶稣的慈爱、忿怒或不满。

 

全书结构虽略见松散,但某些事件和叙述的生动活泼,细腻感人,好像耶稣平息风浪(4:35-41)和治好瘫子(2:1-12)等片段,均可与玛窦和路加福音排比对读。不同人物的感受及所展示的表情(1:272:129:610:24,32),还有耶稣与人交往时的喜、怒、哀、乐(1:413:58:12),圣史也着意描绘。

马尔谷福音运用了“夹心”式的间隔章法,以突显主题。以下是例子:

15:21-43治好患血漏的妇人,以及使雅依洛女儿复活的叙述

 

A  521-24雅依洛切求耶稣医治其女儿

B  525-34 血漏妇人触摸耶稣的衣服

C  535-43 耶稣使雅依洛的女儿复活

 

211:12-21 诅咒无花果树和驱逐商人的叙述

A 11:12-14 诅咒无花果树

B 11:15-19 驱逐商人

C 11:20-21 无花果树枯死

 

这种技巧,同时叙述两件讯息相同的事件,把其中一事的前因后果,一头一尾,分而述之,而将讯息较强的一件置于中心部分。二事互相对比,又能突显主题。上述第一个例子的主题是信德,马尔谷比较了两个耶稣治愈的故事,其中血漏病妇人的信德,比会堂长雅依洛的更大。病妇凭借信德,从恐惧和绝望中得到医治,转而充满希望。这对雅依洛,甚至福音的读者而言,都是榜样。

 

马尔谷福音也喜用类似“教理传授”的固定口述模式来叙事。以下两段奇迹性质不同,但叙事的模式如出一辙。

 

1:25-27

4:39-41

耶稣斥责他说

耶稣醒来,斥责了风,并向海说:

“不要作声!从他身上出去。”

“不要作声,平定了吧!”

邪魔使那人拘挛了一阵,大喊一声,就从他身上出去了。

风就停止了,遂大为平静。耶稣对他们说:“为什么你们这样胆怯?你们怎么还没有信德呢?”

众人大为惊愕,以致彼此询问说:

他们非常惊惧,彼此说:

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新的教训,并具有权威;他连给邪魔出命,邪魔也从他。

这人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

 

类似的例子,还有预备晚餐(14:13-16)、耶稣荣进耶路撒冷(11:1-7)、治愈贝特赛达的瞎子(8:22-26)、治愈聋哑人(7:32-36)等等。

 

10.文体

马尔谷福音以“天主子耶稣基督福音的开始”(谷1:1),作开端,开创了“福音”这种独特的文体,创造了新的文学类型,也为玛窦、路加福音以及后来的伪福音,建立了一种新的写作模式。“福音”这名词,表示了其内容是对耶稣一生事迹和宣讲的概括和评价。虽然马尔谷是唯一使用“福音”这个名词的圣史(1:1141518:3510:2913:1014:9)和保禄书信中均时有出现(得前1:2-9;格前1:17-2515:1-11;罗1:19,16-1710:14-2115:14-21.有学者认为,“福音”是以散文形式,记述某人的一生事迹,资料都曾经筛选,以能反映当事人的本性,对读者的影响、历史的真实性为准。

 

11.摘要

  1. 马尔谷福音是四福音中成书最早,也最简短的一部福音。
  2. 作者一般都认为是伯多禄的随从若望马尔谷,他大概在主后65-70年间,在罗马为外邦人而写成了这部福音书,主旨在说明耶稣基督就是天主子。
  3. 福音未及记载耶稣的童年史,耶稣的言论也少有记述,内里关于耶稣的生活事迹,应当源自伯多禄的讲授。
  4. 福音对耶稣所行的奇迹的叙述,详细而逼真,借以强调耶稣基督的天主性;当中的默西亚秘密,也是作者特有用来表达耶稣基督天主性的。
  5. 有关耶稣苦难的内容,约占全书五分之一;当中十字架、死亡、复活,更是基督逾越奥迹的核心。

 

12.查经练习

请朗读和抄写如下经文

1:1119:715:39

12:12,2515:37-39;哥4:10

24;弟前4:11,伯前5;13

4:26-29;谷9:37;谷10:40

24:21-2333:22;索3:14-18

14:16;得前1:2-9;格前1:17-25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新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