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访马耳他:对待移民要有人情味

2022-04-04 19:57   梵蒂冈新闻网  阅读量:1761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4月3日下午在马耳他哈尔法尔移民中心与大约两百名移民一起伫立在圣母像前,为许多离乡背井、寻求希望的人献上祈祷。接著,教宗点燃白色蜡烛。这蜡烛不仅象征信德与望德,更要重燃欧洲的心火,使之摆脱手足相残的阴霾。那是人性光辉的火焰。

这个聚会是教宗方济各此行在马耳他的最后一项活动。教宗在讲话中指出,人性中蕴含了人类在全球化世界的未来。具体而言,人性意味著不把人看作数字,却要尊重他们是有面容、有经历的男女,是弟兄姊妹。教宗坦言,当他在电视或照片里看到移民乘船而来或掉入海中时,常会想:如果那个人是我、是我的儿子或女儿⋯⋯。

就在这次聚会开始前几个小时,利比亚外海又发生了一起海难事件:全船约有90人,却只有4人获救。为此,教宗邀请在场众人一起「为我们这些命丧地中海的弟兄姊妹祈祷」,也祈愿我们能免于「另一起同样悲惨和危险的海难」,即:「文明的海难」。教宗解释道:「文明的海难不单单威胁难民,也危及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能如何救自己免于这恐怕会使我们文明的船灭顶的海难呢?我们的举止必须带有人情味。」

移民的现实处境是「文明岌岌可危的时代记号」;为基督徒来说,「对福音的忠信也濒临危险」。教宗重申了他去年12月份在莱斯沃斯岛发出的谴责,并谈到现今在乌克兰发生的「亵圣战争」,说:「你们的经历令人想起这几天由于不义且野蛮的战争而逃离乌克兰的众多百姓。」念及全世界所有远走它乡的移民,教宗表示:「我与你们同在。我在这里,是为了看看你们的面容、注视你们的眼睛。打从我去兰佩杜萨那天起,我就不曾忘记过你们。我一直心系著你们,你们总是在我的祈祷里。」

教宗方济各这番温柔的话语回荡在以若望廿三世为名的机构里。这个机构于1971年由方济各会会士雕尼削(Dionysus Mintoff)所建。当天活动正是由这位垂垂老矣的雕尼削神父发表开场致词。教宗短暂视察了移民们的住宿环境,并探访若干居民。

提到教宗本次牧灵访问的格言「他们待我们非常友善」(参阅:宗廿八2),教宗从圣保禄及其同伴遭遇船难后受到的款待谈起,祝愿「马耳他始终如此善待所有登陆的人,真正成为他们的『安全港』」。

在会面活动中,教宗谈论了移民离乡背井时心怀的梦想。教宗观察到,梦想「与严峻现实相冲突」。现实「往往危险四伏,有时恐怖又缺乏人性」。教宗赞许做见证的移民青年「为上百万基本权利遭侵犯的移民发声」。不幸地,在侵犯基本权利的问题上,有关当局时常难辞其咎。为此,教宗再次强调:移民「不是数字,而是有骨有肉的人,其梦想有时被压碎」。

一切应该从「人和人的尊严」重新出发。教宗表明,我们不该轻信那些「我们什么也做不了」、「问题超过我们的能力范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之类的话语。教宗说:「我们不可掉入这个陷阱。我们要带著人情味来回应移民和难民的挑战,点燃友爱之火。」

然后,教宗把目光放在现况上:「或许就在我们聚会的此刻,也有些船正在从南往北横渡海洋。」因此,教宗邀请为所有「在海上冒著生命危险寻求希望的」弟兄姊妹祈祷。很多人、太多人「在寻找安全之地」,他们不得不「离开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家园故土」。教宗由此念及罗兴亚人。

教宗转向在场的移民,说:「你们每个人都经历了这斩断自身根基、离开的经验。这是一种撕裂,会留下痕迹的撕裂。它不只是一时情感上的疼痛,却在青年男女成长的旅途中留下深深的伤痕。医治这伤口需要时间;它需要时间,特别需要丰富的人性经验:要与好客的人相遇,他们懂得聆听、理解、陪伴;再者是要与旅途的其他同伴团聚,一起分享、背负重担。这有助于伤口愈合。」

在此机会上,教宗也分享了他的梦想:移民在经历了「富有人情味和友爱精神」的接纳后,能成为「接纳和友爱」的推动者。「撕裂、拔根的伤口一旦愈合,你们就能发挥你们内在的这份财富、宝贵至极的人性遗产,与接纳你们的团体、与你们感到融入其中的环境一起分享。这是一条手足情谊、社会友爱的道路」。

为此,教宗呼吁所有接待中心成为「富有人情味的场所」。尽管形势紧张又严峻,也要加强「社会友爱和相遇文化」。这要从移民中心这些地方做起,它们虽然不完美,却是和平的工作坊。

教宗方济各最后引用了若望廿三世教宗《和平于世》通谕,祈求上主护佑人心远离那会使和平陷入危险的一切(参阅:《和平于世》通谕,第91号)。

链接网址: www.vaticannews.cn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