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荡子回头比喻中的七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意鸣子   3天前   2224

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荡子回头比喻中的七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作者:达尼尔神父  编译:小朵

若让十个人讲述 荡子回头的故事,很可能八九个人都能说出基本情节。毕竟,这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故事之一。

 

不过,要是问这同样的十个人:耶稣是在什么场合讲了那个故事的?很可能他们中没人知道。这个故事太有感染力且清晰明了,以至于它仿佛有了独立的生命力。然而,路加在他的福音书中非常用心地为这个故事设定了明确的背景。留意这一背景,能让我们在这个本就寓意深刻的寓言中发现更多的深意。

 

路加仅用一句话就设定了故事背景。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法利人和经师却抱怨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并且同他们吃饭。’”(读经二)。这一批评让人想起路加福音5:27 - 32中的场景,即税吏肋未的宴会,当时法利人和他们的经师也提出了同样的抱怨,而耶稣回应说:健康的人不需要医生,有病的人才需要。我来不是召义人,而是召罪人悔改。

 

今天读经开头的这句话唤起了同样的场景和问题。耶稣再次为自己与被弃者同桌共餐的行为进行辩护,只是这次采用的策略是讲故事。先讲了两个比喻,这些比喻是基于反复出现的社会情境进行类比的。

 

第一个是关于牧人寻找迷失的羊的故事;第二个是关于妇人寻找失落的珍贵硬币的故事。每个形象都有双重含义。牧人和妇人都描绘了天主对悔改罪人关怀的态度;每个比喻中的喜乐都代表着耶稣自己与(悔改的)税吏和罪人同桌共餐的情景。

 

最后,为了把的观点阐述清楚,耶稣在讲了迷失的羊和失落的硬币的故事之后,又讲了两个迷失儿子的故事,而不是一个迷失的儿子。没错,我们会发现著名的 荡子回头的故事是三个故事系列的高潮,且都发生在同一背景下。尽管这个寓言我们很熟悉,但如果我们细细品味,留意其中的细节,就会发现它充满了震惊

 

第一个震惊令人震惊:小儿子竟敢向他的父亲索要他的遗产——而且是 在父亲还在世时提前索要”——在当时或任何一种文化中,这都是一个极其无礼、不光彩的请求。

 

第二个震惊:大儿子什么也没说。

 

第三个震惊:父亲竟然同意了这个想法,把财产分给了两个儿子。

 

第四个震惊:小儿子把财产换成了流动资金,离开了家,在异邦人的土地上把钱挥霍一空,最后沦落到去放猪,还几乎饿死。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对大儿子的愤怒感同身受,那我们就需要进行一些悔改了。

 

第五个震惊:当这个离家出走的人回来,打算以雇工的身份与家人相处时,他的父亲用多种完全和解的标志来欢迎他归来:父亲自己的节日长袍、家族的印章戒指,还有凉鞋——这清楚地表明他是家人,与(赤脚的)仆人有所区别。

 

第六个震惊:父亲宰了一头肥牛犊,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让整个村子的人都参与进来,以此确保整个家庭与外界的和解。

 

第七个震惊是大儿子从田里回来时所经历的,他发现了这场为庆祝他那败家弟弟归来而临时举办的宴会。他的反应充满了愤怒:这些年来,我像奴隶一样为你劳作,从没有违背过你的任何一条命令。(这是希腊原文的直译)

 

留意一下,当我们在路加所设定的背景中听到这一切时会怎样,耶稣在为自己包容众人同桌共餐的行为辩护,以回应经师和法利人的指责。在对离家出走者和富有同情心的父亲的描绘中,税吏和罪人听到了对他们在耶稣对他们的牧灵工作中所找到的和解的确认。而经师和法利人则被邀请从大儿子这个漫画式的人物形象中反思自己,大儿子完全误解了他与父亲的亲子关系,把它当成了奴隶与主人的关系——这显然是对他们错误的宗教观念的一种讽刺。

 

当保禄写信给爱竞争的格林多人说,天主通过基督使我们与自己和解,并赋予我们和解的使命时,显然是在召唤所有基督徒承担同样的使命。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对大儿子的愤怒感同身受,那我们就需要进行一些悔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