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主日讲道 | 四旬期第四主日 (王学群神父)
万有真原   2天前   2494

读经:

若 5:9a, 10-12  格后5:17-21  路15:1-3, 11-32

讲道:

今日的福音是著名的一个比喻,人们习惯称之为荡子的比喻,但更切确的说是父爱的比喻,阐明天主怎样去救罪人、寻找罪人、爱慕罪人、等待罪人的回心转意。天主的爱总是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还要大,甚至大过我们的良心所能自责的任何的罪。这是一种无止境的爱,不拒绝任何人。他忘掉了小儿子一切的辜恩负义,烂漫生活,他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儿子死而复生,失而不得。他不愿任何人丧亡,只愿人人得救,为将我们包容在救恩内,使我们成为一家人,彼此相亲相爱,而不是骨肉相残、兄弟阋墙、齐家必亡。
故事里的大儿子虽然留在父亲身边,也没有要求分家产,其实他已经迷失自我,也是一个离家的浪子,没有因弟弟的归来而喜乐,却抱有敌对的态度,对父亲的宽大作风更是抱不平,拒绝参加欢宴喜乐,情绪有些失控,对父亲的态度也极为恶劣。他没有称父亲为父亲,在他眼中,父亲是一个“你”,一个毫无关系、毫无感情的陌生人。他也不承认不接受自己的弟弟,在他心目中弟弟与“我”毫无关系,形同陌路,连一句简单的问候都难以启齿。
大儿子留在家中做了必做的事,毕竟是正事,顺服、尽责、守规矩、辛勤工作,大家都尊敬他、仰慕他、赞美他,并以他做家庭的模范。现如今,家中所发生的事情令他一股愤怒、骄横 、冷酷、自私、皆然行诸于外。诸位,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就是这个隐藏的大儿子?虽然领洗入教,生活在教会大家庭中,高呼公义,内心竟然有那么大的恨意。教会团体是一个圣徒的团体,为什么中间竟然有这么多的批评、谴责、排斥和偏执。那些尽力逃避罪的,为什么同时怀着这么多冰封的愤怒,张口要利他,闭口要付出,其内心盘算的全是收割、全是利益,一个人内心越缺什么他就想得到什么,越发的刻意的去表现,这是人性脆弱的一面。
原来大儿子一直看自己是仆人,把这个家当作一个满全责任的地方。因此,他无法理解自己多年来辛勤的工作,所做的一切实际上抱有心不甘、情不愿的心态,为什么待遇反而不及这个大逆不道的弟弟。其实他和他弟弟一样,在父亲家中的生活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一种阻碍,使他无法满全自己压抑已久、深藏不露的向往。虽然身在父家,同样,他也是个浪子,已经已与父亲疏远、遵守父训对他来说是一种枯燥无味的负担。这里我们要反问,我们是否也时常没有认知到我们信仰那无法描述的宝藏,没有认知到我们因天主而富有,在世上已拥有天上的宝藏,一种使所有世上的宝藏都黯然失色的宝藏。无论年长者或年轻人都承受同样的诱惑:脱离与父亲内在的生活;去寻找在放荡不羁中寻找;在默守成规中寻找而迷失自我。唯有亲近天主,认识我主耶稣才是我的至宝。
我们是在天之父的孩子,可以奔向他神圣的生活,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这位长子怎能够理解父亲的苦心。对待家中的每一个成员、教会乃至世界所有的人,这位父亲一视同仁,他从不轻视痛悔和谦卑的赤心,为一个罪人的悔改天朝神圣都为此而欢欣喜乐。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句中华古训:浪子回头金不换。
小儿子虽然经不起外面生活的诱惑,决意拿走父亲的家产离家出走,寻找浪漫刺激的生活。然而这大逆不道的后果使健康、智慧、情感、消耗殆尽。浪费了所有的家产,更无法找到无条件的爱,即使我们在不该找的地方寻找无条件的爱,我们便是那远走他乡的浪子。
想到这里,小儿子决意回归父家。谈到这里,你会发现,其实小儿子认错之前,父亲看见他在回家的路上,也就是人愿意认错的第一步,父亲已经怜悯、宽恕了他。父亲对我们也是一样,只要我们愿意悔改,愿意回家,在我们开口之前,天主也必定张开双臂欢迎我们。
弃绝过去的自我,使天主成为新我的中心,这是改变的意义,也是悔改的意义。在忏悔修和圣事中,告解的人应保持三个态度:在天主前悔过,信赖他,和不再犯罪的决心;并如此祈祷:我的天主,我全心全意的忏悔我所犯的诸罪,因为我冒犯了无限美善的你,如同小儿子对父亲说的: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称为你的儿子了。为的是更好的促使忏悔者改过迁善,把天主置于一切的中心,作为旅途上的明灯和所有价值秩序的基础。将一切托付于天主、不再犯罪只是一个志向,而不是一个诺言。事实上,我们没有人能向天主保证不再犯罪,而获得宽恕所需要的并不是无罪的保证,而是当下的决心意志,以谦卑的态度承担这一责任。如同小儿子醒悟过来,起身回父亲那里去了,这个比喻就是路加圣史记载耶稣所要宣布的禧年,是赦免罪恶的一年;是与他人修和、自我皈依以及领受修和圣事的一年。
身为人子,耶稣的使命就是为寻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愿我们对天父的爱满怀信心,在四旬斋期让自己被耶稣寻找和拯救。只要我们愿意回家,家门永远为我们打开,喜乐对当时来致现在的法利赛人和法学士们是不认识的一个词语,不懂得福音的喜乐,没有宽恕的能力,也无法施与和接受天父的慈悲,也只有反省自我,为己罪感到羞愧和痛悔,才能真正领受宽恕并慷慨地对他人施与宽恕。愿大家在天主的爱内守望相助、情同手足。基督包容人,不拒绝任何人,把他拒绝门外,在每一个慈悲和怜悯的行动中,都显示出天主慈悲的面容,并滋养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愿慈爱的天主永受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