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查经练习:玛窦福音学习大纲
圣言童牧   2天前   1680

  1. 前言

玛窦福音全书共有二十八章,1068节,18289个字。许多教父为它做过全面的注释。从玛窦福音中可以找到整部马尔谷福音的影子,圣奥思定也把马尔谷福音说成是玛窦福音的缩本。但到了十八世纪初时,圣经学者却倾向相信玛窦福音的资料大部分是来自马尔谷福音的源流,而并非第一本成书的福音。玛窦福音强调旧约所应许的默西亚君王,在耶稣基督身上达至圆满。玛窦福音重视法律,耶稣的教导被辑成五大言论集,学者将它媲美为旧约的梅瑟五书,即法律书。耶稣就是“新梅瑟”,他不但延续,更超越梅瑟所传授的法律。

 

  1. 作者

如果按教会的传统说法,这部福音的作者是玛窦,即那位曾经担任税吏的宗徒玛窦。他是犹太人,十二宗徒之一,又名肋未(谷2:14;路5:27),是阿尔斐的儿子(谷2:14)。他是税吏(玛10:3),任职于葛法翁的税关(玛9:9;谷2:14;路5:27)。耶稣开始传教时召叫了他为宗徒(玛9:9)。他跟随了耶稣以后,设宴款待耶稣(路5:29

 

玛窦宗徒是玛窦福音作者的说法,很早已为不同的学者和教父所认同:

 

1)巴比亚斯:“玛窦用希伯来文将耶稣的言词收录,每人尽其所能将其解释”

2)教父依肋内:“当伯多禄和保禄还在罗马传教时,玛窦写了一本福音,用希伯来文写给希伯来人。”

3)奥利振:“写福音者以玛窦为首,他先是税吏,后来成为耶稣的门徒。”

4)戴都良在四部福音的作者一事上,为玛窦和若望冠以宗徒的名号,不同于马尔谷和路加,也可以显出他认为玛窦福音的作者,就是宗徒玛窦。

 

学者从福音的内容来看,这部福音是希伯来人所写的。不过他们再细致地分析内容,我们不难意识到,这位作者并不似是目睹基督一生行实的人,而且这部福音的内容有不少地方,都是来自马尔谷福音,这为一个见证人来说,未免有点古怪。

 

再者,我们今天所见的玛窦福音,未见翻译的痕迹。所以今天的学者主张写成玛窦福音的团体的编辑者,是一位身份不详的犹太基督徒。他不但有玛窦所宣讲的原始资料,他们同时也有其他的资料在手,只是按照玛窦的传统,加入其他的资料,写成此书。故此,说这本书是玛窦宗徒所著,并不是很准确的说法。

 

  1. 写作对象和目的

至于福音的写作对象,大部分学者认为作者是为犹太基督徒而编的,因为它的内容除了所表达的是犹太基督徒的观点;同时亦对外邦人有开放的态度。

 

如果我们明白写作的目的,就更容易理解这本书的神学思想,而这部福音的写作目的,有学者认为主要的有两个:

  1. 教理训诲:这部福音要向信友说明,耶稣基督就是 “默西亚”,透过大量的旧约引述,让大家明白旧约先知的预言已经应验在耶稣基督身上了。同时,作者又进一步说明耶稣基督的“天主子”的身份。
  2. 护教:除了教理训诲外,这部福音也要为自己的信仰做出辩护,其中最重要的是捍卫耶稣基督的“默西亚”身份。从宗徒大事录中,读者可以看到,初期教会传教迅速发展,因此与犹太人时有冲突,其中主要的导火索,是如何理解耶稣基督的身份,这里包括他的默西亚的身份和他的死亡。

 

  1. 写作地点、年代和背景

一般相信,玛窦福音写于主后八十年代,原因是这部福音既然参考了马尔谷福音,它一定不会比马尔谷福音更早面世的。学者相信,马尔谷福音在主后70年之前已经成书。另外,学者从“国王于是动了怒,派自己的军队消灭了那些杀人的凶手,焚毁了他们的城市”(22:7)这节经文,联想到公元70年耶路撒冷城被罗马军队摧毁的事件。因着以上两项推论,玛窦福音可以肯定是在公元70年以后成书的。

 

至于成书的地点,一般相信在叙利亚地区,也有学者指明是在叙利亚的安提约基雅。

 

  1. 结构大纲

玛窦福音的结构大纲分为十一部分:

 

I出生和开始(1:1-4:22

  1. 耶稣的族谱(1:1-17
  2. 耶稣诞生(1:18-25
  3. 贤士来访(2:1-12
  4. 逃往埃及(2:13-15
  5. 屠杀无辜(2:16-18
  6. 从埃及回来(2:19-23
  7. 洗者若翰的宣讲(3:1-12
  8. 耶稣受洗(3:13-17
  9. 耶稣受试探(4:1-11
  10. 开始在加里肋亚传教(4:12-17
  11. 召叫门徒(4:18-22
  12. 施行奇迹(4:23-25

 

II山中圣训(5:1-7:29

  1. 耶稣的国的大宪章(5:3-16
  2. 新的伦理准则(5:17-48
  3. 虔敬行动的革新(6:1-18
  4. 更多的指导(6:19-7:12
  5. 结论(7:13-27

 

III权能和邀请(8:1-9:38

  1. 洁净麻风病人(8:1-4
  2. 治好百夫长的仆人(8:5-13
  3. 治好伯多禄的岳母(8:14-15
  4. 在晚上治愈病人(8:16-17
  5. 跟随耶稣(8:18-22
  6. 平息风浪(8:23-27
  7. 医好革辣撒附魔的人(8:28-34
  8. 治好瘫子(9:1-8
  9. 召叫税吏玛窦(9:9-13
  10. 有关禁食的问题(9:14-17
  11. 治好首长的女儿(9:18-26
  12. 治好两个瞎子(9:27-31
  13. 治好附魔的哑巴(9:32-34
  14. 耶稣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9:35-38

 

IV传教训言(10:1-42

  1. 十二宗徒传教(10:1-4
  2. 派遣十二人(10:5-16
  3. 怎样面对将来的迫害(10:17-25
  4. 必要与不必要的害怕(10:26-31
  5. 在人前明认耶稣(10:32-39
  6. 宗徒事业的赏报(10:40-42

 

V被这世代拒绝(11:1-12:50

  1. 洗者若翰与耶稣(11:1-19
  2. 哀痛各城(11:20-24
  3. 耶稣召叫人背负他的轭(11:25-30
  4. 在安息日拣食麦穗(12:1-8
  5. 治好枯手的人(12:9-14
  6. 所拣选的人(12:15-21
  7. 耶稣与贝耳则步(12:22-32
  8. 树和果实(12:33-37
  9. 约纳的征兆(12:38-42
  10. 魔去复来(12:43-45
  11. 耶稣的亲属(12:46-50

 

VI天国的比喻(13:1-52

  1. 撒种的比喻(13:1-9
  2. 比喻的目的(13:10-17
  3. 解释撒种的比喻(13:18-23
  4. 莠子的比喻(13:24-30
  5. 芥子和酵母的比喻(13:31-33
  6. 耶稣使用比喻(13:34-35
  7. 解释莠子的比喻(13:36-43
  8. 宝藏的比喻:珍珠和撒网(13:44-50
  9. 新与旧(13:51-52

 

VII门徒明认耶稣(13:53-17:27

  1. 耶稣不受本乡欢迎(13:53-58
  2. 洗者若翰致命(14:1-12
  3. 喂饱五千人(14:13-21
  4. 步行水面(14:22-23
  5. 治好革乃撒勒的病人(14:34-36
  6. 耶稣与法利赛人的传统(15:1-20
  7. 客纳罕妇人的信德(15:21-28
  8. 治愈众人(15:29-31
  9. 使四千人吃饱(15:32-39
  10. 要求征兆(16:1-4
  11. 法利赛人和撒杜塞人的酵母(16:5-12
  12. 伯多禄明认耶稣是默西亚(16:13-20
  13. 首次向门徒预言受难(16:21-28
  14. 耶稣显圣容(17:1-13
  15. 治好癫痫症的男孩(17:14-20
  16. 第二次预言受难(17:22-23
  17. 鱼口中的 “斯塔特”(17:24-27

 

VIII团体的言论(18:1-35

  1. 确实是最大者(18:1-5
  2. 使最小一个跌倒的首长(18:6-9
  3. 亡羊论(18:10-14
  4. 规劝之道(18:15-20
  5. 恶仆的比喻(18:21-35

 

XI权能和邀请(19:1-22:46

  1. 离婚的问题(19:1-12
  2. 祝福孩童(19:13-15
  3. 富有的少年(19:16-30
  4. 雇工的比喻(20:1-16
  5. 第三次预言受难(20:17-19
  6. 载伯德儿子的要求(20:20-28
  7. 治好两个瞎子(20:29:34
  8. 荣进耶路撒冷(21:1-11
  9. 洁净圣殿(21:12-17
  10. 诅咒无花果树(21:18-22
  11. 质问耶稣权柄的由来(21:23-27
  12. 二子的比喻(21:28-32
  13. 园户的比喻(21:33-46
  14. 婚宴的比喻(22:1-14
  15. 给凯撒纳税(22:15-22
  16. 有关复活的问题(22:23-33
  17. 最大的诫命(22:34-40
  18. 有关达味之子的问题(22:41-46

 

X末世言论(23:1-25:46

  1. 指摘经师与法利塞人(23:1-36
  2. 哀耶路撒冷(23:37-39
  3. 末世的言论(24:1-25:46

 

XI死亡与复活(26:1-28:20

  1. 耶稣的苦难和死亡(26:1-27:66
  2. 复活与使命(28:1-20

 

  1. 内容和重点

每部福音的内容都离不开耶稣的言与行,只是采取不同方式来表达。在这部福音里,就把“言”和“行”交替地叙述,其中凸显了五个重要的训言,每一篇都以同一的句子做结:“耶稣讲完了这些话……”(7:2811:113:5319:126:1)。

 

有学者认为,这个表达方式,是要对应梅瑟五书,如同旧约的法律载于五书之中;新约的法律也藉耶稣的五篇训言,表达出来,成为天主的旨意。要留意的事,每一段言与行是有关系的。

 

以下简单介绍各章的内容:

  1. 童年史(1-2章):只有玛窦和路加有童年史,要留意的是,这些资料按次序是最先的,但按纳入福音里,是最迟的。两部童年史的分别甚大,但是方向是一致的,就是以神学反省为主,而不是要说明耶稣的真实童年历史。因此,玛窦福音中的童年史,是整部福音的前奏,要说明的是:耶稣基督就是默西亚,以色列人期待的那位,即使他的子民拒绝他,仍然会把自己的救恩施与万邦。
  2. 准备传教(3:1-4:11:正如其他两部福音,准备传教工作的前奏都是相同的三部曲:a) 若翰的宣讲。b)受洗。c)旷野受诱惑。
  3. 传教生活的开端(4:12-25:这个传教开端写得很紧凑,我们可以视为一个总写。当中包括宣讲、召叫门徒、行奇迹。
  4. 山中圣训(5-7章):这是五个训言里的第一个,也有人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这个训言的中心是“天国”。在准备传教时,耶稣的宣讲就是“你们悔改吧!因为天主的国近了”(4:17)。而在这里,就更清楚明白地说明人如何进入天国。天国一词出现在这个训言的开端(5:3,10)、结尾(7:21)及中间三个重要的地方(5:19-216:1033)。这代表全篇都贯彻始终以天国为中心。
  5. 施行奇迹(8-9章):在上一部分,耶稣以言语说明天国,到了这里,就以行动来呈现天国了。在这部分,耶稣一共施行了十个奇迹,包括治病、复活死人、驱魔、克服大自然等不同类型的奇迹。如果再细致地把它分类,这些奇迹可以分三组(最后组中的其中一个叙述内,包括两个奇迹),而圣史在每三个奇迹后,再以一个简短的对语,澄清耶稣行为的原因。
  6. 传教训言(10章):在上一部分的尾声,耶稣对自己的门徒说“庄稼虽多,工人却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他的庄稼。”(玛9:37-38)因此,作者就编排耶稣的传教训言做回应。正由于福音传播的工作繁多,所以派遣门徒传教就是理所当然。学者有理由相信,这里的训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作者把不同时期的耶稣有关门徒传教的训示,组织起来。当中的前半部分(玛10:5-15),主要是关乎门徒在加里肋亚的初步传教经验,而后半部分(玛10:6-42)则指向耶稣离世后的传教情况。综合而言,这里的训言,教导传教者不要害怕,要相信天主并依赖祂,在天主的带领下,即使在压迫和苦难中,甚至牺牲掉性命,工作仍然是有意义的。
  7. 耶稣被拒(11-12章):拥有真理是否就一定能够成功?在这部分刚好说明,这并不是事实。虽然耶稣宣讲有权威,又施行奇迹,但是仍然有人拒绝和怀疑他。
  8. 比喻训言(13:1-52:正由于人不一定接受天国的喜讯,所以在这篇训言里,耶稣用上七个比喻,来说明天国的奥秘。这正好说明,天国的奥秘不是人人都可以领悟。在这七个比喻中,其中四个是玛窦所独有的:他们是芥子、宝贝、珍珠、撒网的比喻。按七个比喻的内容来看,前半部分的比喻(13:1-35)是向群众所言的;后半部分的比喻(13:36-52)是只向门徒所言的。
  9. 形成教会(13:53-17:27:耶稣训示后又回到他的行动中,这里是一个组织了不同片段的长篇叙述。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主要的脉络,就是叙述把焦点放在门徒身上。

·在13:53-14:12中的叙述,耶稣受到了不同人的质疑,而叙述若翰的致命也隐含了默西亚的命运,他并不是以一般人的想法,不是以君临天下的默西亚来表达。

·有学者称14:13-16:12这部分为“饼的段落”,因为它的内容包括:耶稣两次增饼的奇迹;耶稣与客纳罕妇人讨论救恩时也提及饼;耶稣提醒门徒要小心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的酵母。另外,耶稣在旷野中增饼,不禁令人联想到新的出谷,而今次的出谷,是要把救恩带给整个世界。

·在16:13-27的片段中,作者凸显了伯多禄的角色。他的表现如坐“过山车般,大起大落。”他承认耶稣为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因此被耶稣立为教会的磐石;然而在耶稣首次预言他的未来时,却被主严厉地斥责他,并称他为撒殚。然后他又在耶稣显圣容时,提出了很合意的祈求;耶稣也要他从鱼得口中交殿税,表示他的地位。

 

  1. 团体训言(18章):既然教会渐次成形,也有自己的目标,很自然地,作者要读者开始聆听耶稣如何诠释教会了。在这里第一部分(18:1-14)的主题是“在天国里究竟谁是最大的”,实际是要说明团体的成员不应该寻求成为掌权者,反而应该小心去寻找每一只羊。第二部分(18:15-35)的主题是“兄弟姐妹”,既要规劝犯错的弟兄,又要宽恕他的过犯,若团体的成员同心合一,那么耶稣基督就在其中。
  2. 前往耶稣撒冷及争辩(9-23章):从叙述内容来看,这里与马尔谷福音的架构相似,但是要留意的是,当中加入的两个比喻,以及往后耶稣与法利赛人、撒杜塞人的五个辩论。这部分以耶稣痛斥经师等的虚伪,以及七个“祸哉”来哀悼耶路撒冷做结。
  3. 末世训言(24-25章):承接上一部分的内容,很自然地进入有关末世的训言。在这部分,十童女的比喻与公审判的描述,是玛窦福音独有的,这里正好说明作者重视末世两个主要的元素:醒悟和基督的光荣。
  4. 苦难史和耶稣的复活(26:1-28:15:这部分是教友所熟悉的,不多加说明,玛窦有部分是独有的资料,如犹达斯的结局(27:3-10);派兵把守坟墓(27:62-66);司祭长编造谎言(28:11-15)等,无论如何,整个架构与其他对观福音很一致。至于在复活叙述里,玛窦福音所强调的是光明战胜黑暗,同时要达到护教的目的,即指出耶稣的死而复活是真实的,并非当时的人所杜撰。

 

整部福音最后的部分很有感染力(28:16-20),耶稣给门徒最大的使命,并承诺与他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

 

7.神学思想

玛窦福音最关心的两个主题是基督与教会,也是整部福音的核心,连接这两个主题的枢纽就是天国。还有的是,福音关心基督徒的生活,这也是间接地和基督与教会扯上了关系

 

7.1  天国

“在天之国”与“天主的国”一词在玛窦福音出现了55次之多,远超于其他两部对观福音。玛窦福音里甚至说:“耶稣走遍了全加里肋亚,在他们的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民间各种疾病,各种灾殃”。(玛4:23

 

那么,“天国”是什么或有什么意思?这不是容易解释的,简单来说,它并不是指一个具有王权的有形帝国,而是指天主的权威临在这个世界上。

 

读者如何可以看出福音重视“天国”这个抽象的概念?在整部福音中,如上文所言,共有五个训言。这五个训言指向的,全都是有关天国的。

  1. 山中圣训(5章):能拥有天国的人
  2. 传教训言(10章):讲论天国的扩展。
  3. 比喻训言(13章):以七个比喻说明天国的奥秘与其不断的成长。
  4. 教会训言(18章):说明教会团体如何成为天国子民。
  5. 末世训言(24-25章):论及末世的圆满实现。

 

以上是耶稣的“言”的部分:在耶稣“行”的部分,他的奇迹,特别是驱魔的行为,正是天国临现的代表:“如果我仗赖天主的神驱魔,那么天主的国已经来到你们中间了。”

 

7.2  耶稣基督

福音的重心当然是耶稣基督,但是我们要留意的是玛窦福音的作者如何表达耶稣基督的身份。

 

7.2.1  旧约的圆满表达

耶稣是亚巴郎之子,达味之子(1:1),在这个血脉关系下,作者指出,耶稣不但是天主对亚巴郎许诺的应验;也是实现天主对达味的祝福。在玛窦福音里,一共用了17次“默西亚”来形容耶稣基督,这也是凸显耶稣作为旧约圆满的表达。不过这位默西亚并不是犹太人一直所渴望的那种君王式的默西亚。

 

这个圆满的表达,不仅是把耶稣的言行身份视为旧约内容的完成,同时也有其展望性,就是指出耶稣基督天主子的身份。耶稣这个身份,作者透过不同的人来证明:

  1. 天父:又有声音由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玛3:17
  2. 伯多禄:西满伯多禄回答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主。”(玛16:16
  3. 若翰:未有直接说出,却视耶稣是比自己还要大的那一位。(3:111214
  4. 百夫长:百夫长和同他一起看守耶稣的人,一见地动和所发生的事,就非常害怕说:“这人真是天主子”(玛27:54)。
  5. 魔鬼:他们喊说:“天主子,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时期还没有到,你就来这里苦害我们吗?”(玛8:29

 

耶稣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同样为自己天主子的身份做证:

 

A:天主是他的父:“法利塞人聚集在一起时,耶稣问他们说:“关于默西亚,你们以为如何?他是谁的儿子?”他们回答说“达味的。”耶稣对他们说“怎么达味因圣神的感动,称他为主说:“上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把你的仇敌放在你的脚下。”那么,如果达味称他为王,他怎会是达味的儿子?”没有人能回答他一句话。从那天以后,没有谁再敢问他。”(玛22:41-46

 

B:他与父平等:“就在那时候,耶稣发言说“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称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和明达的人,而启示给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来喜欢这样。我父将一切交给了我;除了父外,没有人认识子;除了子和子愿意启示的人外,也没人认识父。”(玛11:25-27

 

C:具有审判的权柄:“为将来人子要在他父的光荣中同他的天使降来,那时,他要按照每人的行为予以赏报。”(玛16:27

 

除此之外,耶稣也透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天主子的身份,这包括复活死人和驱魔的神迹。而耶稣最大的神迹,就是他事先向门徒三次预言他会死后第三日复活。

 

7.2.2  光荣的基督

玛窦福音特别重视表达耶稣基督的光荣。作者并不太重视时间空间次序等问题,更重视的是如何把基督的光荣表达出来,因此在描述耶稣时,往往省略了在马尔谷福音中有关耶稣真情流露的地方。例如:

“耶稣就伸手抚摸他说:“我愿意,你洁净了吧!”他的癞病立刻就洁净了”(玛8:3

 

“耶稣动了怜悯的心,就伸手抚摸他,向他说“我愿意,你洁净了吧。””(谷1:41

 

玛窦福音重视的是耶稣光荣的表达。例如妇人却前来叩拜他说:“主,援助我吧!”(玛15:25)这些都显出耶稣的光荣形象。

 

由此可见,在玛窦福音里,耶稣基督的形象是一个光荣的主宰的形象。这有别于马尔谷福音的受难仆人的形象。

 

7.3  教会

这是玛窦福音极其独特的一个神学思想,其它三部福音没有太大关注团体的幅度。玛窦福音其中一个重要的神学思想,就是教会。读者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到:

  1. 在四部福音中,唯独玛窦福音采用了“教会”一词。
  2. 在四部福音中,玛窦福音是唯一的福音记载耶稣立伯多禄为教会的磐石。
  3. 在四部福音中,只有玛窦福音记载了耶稣的“教会团体生活的训言”。

 

玛窦福音的教会的特点:

 

  1. 教会是新选民

玛窦福音的教会观,不同于其它两部对观福音,主要是因为他强调耶稣基督与信仰他的人“天天在一起,直到世界的终结。”(玛28:20)这也是有旧约的传统呼应,就是“厄玛奴耳”。所以,玛窦福音特别强调耶稣在团体中的临在:“因为那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18:20

 

天主与人同在、与人同行的表达,本来就是旧约的一种重要思想。在以色列民的心中,天主向他说“不要害怕,我与你同在”,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情况。他们也因此而感到莫大的安慰与自豪:“有那个大民族的神这样接近他们,如同上主我们的天主,在我们每次呼求祂时,这样接近我们呢?”(申4:7

 

所以,在玛窦福音作者的笔下,由基督所选的门徒,就是新的选民,基督会与他们一直同行。这种“厄玛奴耳”的思想,鼓舞着犹太基督徒,并且肯定自己的团体是天主的新选民。

 

  1. 面向世界的团体

虽然玛窦福音是以新选民的角度来理解教会,但是这些新选民并不如犹太人般,把天主的救恩视为自己特殊的恩宠,是可以向外传播的。教会这个新选民的使命,在于要把福音向世界传播,使万民都成为耶稣的门徒,一同分享基督的救恩。

 

由于玛窦福音的对象是犹太基督徒,所以有关新选民的任务,他更多地以对立的方式,阐明今天的选民与旧日的选民,亦不相同:“我跟你们说:将有许多人从东方和西方来,同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在天国里一起坐席;本国子民,反要被驱逐到外边黑暗里;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玛8:11-12

 

这里并非要针对犹太人,而是要强调传播福音到全世界的必要性。

 

7.4   基督徒生活

玛窦福音的作者很重视信仰的实践:“不是凡向我说“主啊!主啊!”就能进入天国;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玛7:11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福音里,耶稣对法利塞人的批评是这么严厉了,因为法利塞人正是只说不做,没有实践自己所说的话。

 

要实践信仰,为玛窦福音的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爱。这份爱不单只是近人,也要包括仇人:“你们一向听说过“你应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因为他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只爱那爱你们的人,你们还有什么赏报呢?税吏不也这样做吗?你们若只问候你们的弟兄,你们做了什么特别的呢?外邦人不是也这么做吗?”(玛5:43-47

 

如果我们细阅福音第十八章的教会训言,就会看到教会的核心就是“爱”,教会是一种爱的团体,唯有在爱中,才可以把信仰实践到现实的生活里。但是这确实并不是容易实践的事情,所以耶稣说:“你们背起我的轭,跟我学吧!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这样你们必要找到你们灵魂的安息,因为我的轭是柔和的,我的担子是轻松的。”(玛11:29

这里正好说明实践信仰的困难与价值的所在。

 

8.  文体类型和特色

虽然福音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但是玛窦福音本身仍然有一些文体的特色。首先是综合的特点。学者相信,玛窦福音本身参考了马尔谷福音和Q典的内容,以及本身独有的传承,而把各种不同的内容加以综合,成为今天的面貌。此外,这部福音还有以下的写作特色。

 

8.1   前后呼应

玛窦的作者特别喜欢在一个段落的开始和结尾的地方,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字词,让人明白一个部分的完结以及新一部分的开始,而且也透过这些字词,突显该部分的主旨。

 

全书最重要的前后呼应,就是称耶稣为厄玛奴耳(天主与我们同在)作为开始(玛1:23),而到了全书的收尾处,也就是耶稣说“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玛28:20),读者也借此知道,耶稣与人同行是全书的一个重点。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不少这种表达方法,如我们在内容分析中提到五段训言,都是采用相类似的方法来划分,不过就没有突显主题。在一些较短小的段落里,圣史也同样采用前后呼应这方法,如真福八端的第一和最后一端“天国是他们的。”(5:310

 

8.2  组织严密

上文说的五段分法,作者是以五个训言为核心,再以耶稣的言与行交替出现,井然有序。由此可以看到编辑者的缜密心思。即使是小单元的安排,我们都可以看到圣史的用心,处理资料绝不马虎,求其了事。例如,第59章部分,作者先编排基督教会的大宪章“山中圣训”(5-7章),然后是描述耶稣如何建立天国前的准备,就是他所施行的十个奇迹(8-9章)。读者可以留意两个小部分的开始:

 

“耶稣一见群众,就上了山,坐下;他的门徒上他跟前来,他遂开口教训他们说……”(玛5:1-2)。

 

 “耶稣从山上下来,有许多群众跟随他”(8:1

 

由此可见,即使在“山中圣训”中间插入许多其他耶稣言论,圣史仍然兼顾到整个文本的发展,而不是随意连结起来。

 

8.3   喜欢引用旧约

在四部福音里,玛窦福音是引用旧约经文最多的一部福音,直接引用的地方多达40次;间接引用或是具暗示的地方,更多达90多处。值得留意的作者引用的方法,就是他在许多地方,都会先用一句“这些事的发生,是为了应验……”,这就是回应某一位先知的预言。例如:

 

“这一切事的发生,是为应验上主藉先知所说的话:“看,一位贞女,特怀孕生子,人将称他的名字为厄玛奴耳,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1:22-23

 

“这样应验了先知所说的话:“我要开口说比喻,要说出由创世以来的隐密事””(玛13:35

 

类似这样的引用,玛窦福音共有11处,既可见圣史本身对旧约圣经的熟悉和喜爱,也可以看到这团体的特点。同时,这些引用都是要指向一处:耶稣基督就是旧约中预言的那一位默西亚。

 

8.4   善用数字作象征

善用数字作象征是犹太文化中常采用的表达,而这种象征,正好能强化事件的神学含义。比方以“七”这个数字为例。“七”这数字在犹太文化里,有圆满的含义,所以天主创世是七天,而我们可以在玛窦福音里,看到各式各样或隐或现的“七”。

 

  1. 暗示性的七:天主经里有七个祈求(6:9-13)、比喻训言中有七个比喻(13章)等等。
  2. 明确性的七:

·增饼奇迹中的七个饼,以及余下的七篮(15:34-37

·宽恕七十个七次

·七祸哉(23:13-26)等等

 

不过,全文最特别的是耶稣的族谱,由亚巴郎到耶稣,合共三个十四代(1:1-17),内里含有七的倍数。

C. 其他还有二、三、五、十,都是玛窦所喜用的数字,

D.学者把玛窦福音与马尔谷福音和路加福音做对观研究时,发现在很多情节里,其他的两个福音都只有一个人物,在玛窦却变成了两个,也是这书的一个特点。例如:

·耶稣治好附魔人,玛窦福音记载了耶稣治好两个附魔的人(玛8:28-34);而马尔谷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说耶稣治好了一个附魔的人(谷5:1-20;路8:26-39

·耶稣治好耶利哥瞎子的故事,玛窦福音作者说耶稣治好了两个瞎子(玛20:29-34),而马尔谷和路加只说耶稣治好了一位瞎子(谷10:46-52;路18:5-13

 

8.5   重复记载

无论关乎耶稣的“言”还是“行”,玛窦福音作者重复相同的叙述的地方都不少。学者从编辑细密程度来看,这些重复叙述的地方并不是出于疏忽而造成的,因此有不少学者认为,玛窦福音作者是以这种方法来强调故事的内容。例如:

 

·在“言”方面,玛窦福音重复出现的地方合共有14处,比方婚姻不能拆散的教训出现了两次(5:3219:9)等等。

 

·在“行”方面,玛窦福音两次记载了耶稣治愈两个瞎子(玛9:27-30;玛20:29-34);两次治好附魔的哑子(玛9:32-3412:22

 

8.6  采用套语方式

在玛窦福音里,圣史经常采用一些套语来作为叙述的开首或结尾,例如“耶稣讲完了这些话……”是每篇训言的结尾套语:“山中圣训”六次出现了“你们一向听说过……我却给你们说……”;“在那时候”,一共出现了90多次,作为事件记述的开始。

 

这些套语,使耶稣的言词更有韵律,更有条理,易于记忆。

 

8.7   记述精简

玛窦福音在叙事方面,倾向简略,它与其他两部福音相比,一般都是比较简短的,例如耶稣治好葛法翁瘫子的记述。玛窦福音用了126个字,相对之下, 马尔谷福音用了196个字;路加福音用了212字。原因是玛窦福音的记述,往往都把细节删去,把内容集中在主要的人物或主题上,这样写法的好处,是能突显故事的主题。

 

9.  总结

1 玛窦福音的作者传统上被认为是耶稣十二宗徒之一的玛窦。但是近代学者从福音的内容作出研究后,认为作者是另有其人,身份不详,但应是一位犹太基督徒。

2 福音的写作对象是犹太基督徒团体,写作的目的是说明耶稣是天主子,并捍卫耶稣基督的默西亚身份。

3)写作年代应是主后八十年代,成书的地点是在叙利亚。

4)福音记载了耶稣的五篇训言,这对应梅瑟五书。这表示耶稣教训就是新的法律。

5)玛窦福音的神学的其中两个主题是基督和教会,是整部福音的核心,连结这两个主题的枢纽就是天国。除此之外,作者也关心基督徒的生活,间接地和基督与教会扯上了关系。

 

查经练习:请朗读和抄写下列经文

厄玛奴尔:玛1:23;玛28:18-20

天主子:玛3:11-1216-17

8:29;玛16:16-17

27:54;玛11:25-27

默西亚:玛2:4;玛22:41-46

23:10;玛26:64

真福八端:玛5:1-12

天国:玛4:23;玛5:19-20

7:21:玛9:35

11:11-12;玛18:1-4

19:14;玛21:31

 

参考书籍:

香港圣神学院神学普及教材《新约导论》;

高夏芳《新约圣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