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和希望的话语:天主不会通过将犯错的孩子送入地狱来伸张正义
若 8:1-11
大家主日好
今天呈现给我们的这段关于犯奸淫的妇女的福音,有一个有些矛盾的故事。让我们试着讲述它,因为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接受耶稣呈现给我们的天主图像是多么困难。它是一个我们总是试图以某种方式,按照我们的标准来改造的图像。在犯奸淫的妇女的例子中,我们对耶稣的言行已经不再那么惊讶。它符合我们的想法,认为这个妇女非常懊悔,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宽恕了她,赦免了她的罪。而事实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她在悔改。
第一世纪的基督徒明白这些计策不起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想到要去掉这段福音。两个世纪以来,在大多数古老的圣经手稿中,这个故事都没有出现。只有在第三世纪,它才出现在福音书中。为什么在前两个世纪的教会中,有人试图省去这段情节呢?为什么它带来了这么多的麻烦?因为它包含了耶稣对犯奸淫之妇女说的一句看似不公平的话:“我也不定你的罪。” 圣奥古斯丁给出了一个相当有趣的解释;他说,一些小信德的信徒,或者说是真信仰的敌人,可能害怕主对这个罪人的接纳,会给妇女们豁免权。简而言之,丈夫们,团体中的父亲们,一定认为耶稣的这句话:“我也不定你的罪”,可能会被误解,所以,最好把它从这段文字中删除。 然而,对这一情节产生怀疑的真正原因是,在第一个世纪,教会就宽恕采用了非常严格的牧灵政策,这种严格的牧灵选择与纳匝肋人耶稣对那些生命中犯了错的人所表现出的怜悯不太相符。
到了第二世纪中叶,基督徒的数量大大增加,但其质量却下降了,因此,基督徒开始为所有的行为辩护,受洗后犯下的严重罪行不再是特殊事件,而被看得很轻,一切都不太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在基督徒团体中,他们对罪人的要求变得非常严格,有三宗罪是不被宽恕的。 犯了这些罪的人会被逐出团体。这三宗罪是:否认信仰、谋杀、奸淫。也有一些人比较有同情心,例如,教宗 Cornelius,他本人支持不那么严格的、更福音化的做法,但严格主义者指责他是一个骗子,说他授权人们为享乐而丧失自我。这种紧张的氛围存在于团体中。
还有一本写于第四世纪的书,它是神职人员的一个指导手册;它的名字是《使徒宪章》,它建议主教们效仿耶稣如何对待罪人,对待那受长老们指责的犯罪的妇女。但当时形势是严谨派占上风,我们知道指控教宗 Cornelius 的严谨派人员的名字:Tertullian 和 Hippolytus。 在第二世纪中期,出现了一本非常有名的书:《The Shepherd of Hermas》,其中说:他们把这些在洗礼后犯了严重罪行的人赶了出去,而犯了这些罪的人只能相信天主的慈悲,但这些人想重新融入团体,于是一种宽恕的做法被引入了,就像是第二次洗礼。犯了这些错误的人必须进行多年的忏悔、斋戒、苦修、祈祷,然后他们与团体修和,但一生只有一次;他们如果以后再犯,就必须把自己托付给天主的慈悲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有某段经文让严谨派感到非常困扰的话,那就是那段有关犯奸淫的妇女的经文,它触及了他们牧灵选择的底线。尽管如此,这段经文还是在怀疑声中继续流传,记载于几个古代版本的福音书中。最后,在第三世纪,它成功地在《若望福音》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今天,圣经学者们一致认为这段话不是若望的,但它最终出现在那里,是因为没有人想要它,在某一时刻,它被编作《若望福音》的第八章。 这段话来自路加,今天人们也知道它取自哪里。它最初是在《路加福音》第 21章的结尾被发现。无论这段话是若望还是路加写的,毫无疑问,我们都不感兴趣。其风格、主题和语言,是符合这位圣史典型的写作特征的。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圣史是如何介绍这段情节的:耶稣上了橄榄山。清晨他又来到圣殿,众百姓都到他跟前来,他便坐下教训他们。
让我们试着为这段给初期教会带来许多问题的插曲设定一个场景。圣史指出,耶稣从橄榄山来,他从东方来,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来;橄榄山比你在我身后看到的圣殿的露天广场高 60 米。因此,耶稣从橄榄山下来,穿过克德龙溪,从圣殿广场的东门进入;沿着这个东面是著名的撒罗满门廊,在《若望福音》和《宗徒大事录》中都有提及。在这个门廊下,辣彼们坐在那里,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圣经指导和法律建议。 请注意在圣殿广场东门这个入口旁边所矗立的第一座建筑,然后是位于妇女庭院入口处的另一座类似的建筑;它们被称为高级法庭;每天从早到晚,23 名法官在这些建筑中开会,处理最重要的案件。每个城市都有正义法庭,即使是在犹太会堂,也有判决。但对于严重的案件,有必要去耶路撒冷,那里是以天主的名义,并根据法律书《托拉》的规定主持正义。还有第三座建筑,更为重要,其下面是著名的石筑大厅或叫石室(希伯来文:הגזית לשכת - Lishkat haGazit),如插图所示。它是犹太公会及最高法院所在地。它由 71 名法官组成,由大司祭主事,耶稣时代的大司祭是盖法。公会也可以宣判死刑,但要执行这一判决,必须请求罗马总督的授权,就和耶稣受审的情况一样。
在耶路撒冷,正义总是以天主的名义执行,即使在列王时代也是如此。我们记得,圣咏第 122 篇,那个到达橄榄山的朝圣者说:“我喜欢,因为有人向我说:我们要进入上主的圣殿!”然后默观上主的圣殿,圣殿的右边是国王的宫,那是执行正义的地方,他说:“那里设立了执政的座席,那里有达味王室的宝位。”事实上,国王是以天主的名义宣读判决的。当他登上王位时,他不是一个立法者,只需要执行天主的法律。在他加冕的那天,他得到了一份他必须执行的“天主的话语”。在这个圣殿里,正义是以天主的名义施行的。就在那里,我们将见证两种理解正义的方式之间的冲突。一种是经师和法利塞人的方式,他们诉诸于法律,坚信他们代表了天主的思想和审判;而另一种,则是天主自己现在所宣布的正义。
让我们注意这段叙述的细节的象征性,耶稣来的时间,表明了什么才是天主真正的正义。在清晨,在新的一天破晓之际,在法官们聚集在我向你们指出的那三座建筑物里,以天主的名义发言之时,这道来自橄榄山的新光,现在投射到了天主的面容上,不是由辣彼们所投射的光,而是正义的天主之光,是在这新的一天升起的不同的光。耶稣现在进入圣殿并坐下;他坐在了师傅的位置。他坐在哪里呢?在哪个门廊下呢?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可以想象他坐在所标明的北面入口。
现在,我们来听听发生了什么: 那时,经师和法利塞人带来了一个犯奸淫时被捉住的妇人,叫她站在中间,便向耶稣说:“师傅!这妇人是正在犯奸淫时被捉住的,在法律上,梅瑟命令我们该用石头砸死这样的妇人;可是,你说什么呢?”他们说这话,是要试探耶稣,好能控告他。
现在,出现在场景中的是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物:经师和法利塞人。我们在上个主日已经见过他们了,当时他们很愤慨,因为耶稣欢迎税吏和罪人到他家,与他们一起吃饭。他们无法忍受这样一个天主形象,不惩罚罪人,而是与他们一起庆祝。在今天的福音中,他们抓了一个妇女,把她带到耶稣跟前,为使他为难;他们抓了一个犯奸淫的妇女;他们没有抓那个男人,因为他们不关心那个男人,也不关心那个女人。 这里不是关于妇女犯奸淫的问题,而是有关于耶稣所宣讲的天主图像,有关于耶稣所宣告的天主的正义;他们不能接受。这个犯奸淫的妇女,只是给耶稣设下圈套的一个借口。他们把这个妇女放在中间,把邪恶放在注意力的中心,在这个邪恶面前,他们要他说话。我们将面对两种伸张正义的方式:经师和法利塞人的方式,以及耶稣的方式。
经师和法利塞人建议做什么来消除邪恶?他们说:“师傅!这妇人是正在犯奸淫时被捉住的,在法律上,梅瑟命令我们该用石头砸死这样的妇人;因此,法律,即《托拉》,命令我们对有这种行为的人采用压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如 Mishnah所说,争论的焦点在于用石头砸死还是勒死。《肋未纪》第 20 章中说,如果一个人与邻人的妻子犯奸淫,那么犯奸淫的男女双方都要被处死。 这个妇女在中间一定感到非常羞愧,也有点害怕,因为他们是抓她的野蛮人,
但她并不怕会被用石头砸死,因为,事实上,我们在圣经中看到的死刑判决都没有执行;毕竟,《塔木德》(Talmud),一本收集以色列神圣传统的圣书,它指出,犹太公会每隔 70 年颁布一次死刑令,会被认为是极端和过分严厉。每 70 年一次的死刑。它们没有被执行。《托拉》中所规定的死刑,不是一个要遵守的判决,而是说明那是一个重罪。就如圣经中所记载的,即使是那些打父母耳光,违反法律或不守安息日的人,也会被判处死刑。
这些死刑从来没有被执行过;这只是为了指出所行恶事的严重性。《托拉》的作用是指出邪恶;它告诉你:“看,这果子是有毒的……”如果它告诉你:不要犯奸淫,否则你会被判处死刑;那么,这个判决不会被执行,但你在毒害你的生命。因此,《托拉》给出的警告是宝贵的,因为它告诉你要照顾好自己,要远离毒药。因此,这个妇女不应会太害怕;她知道她可能会受到惩罚,但不会被杀。所以,邪恶在我们面前,被放在中间,现在经师们对解决世界的邪恶的提议是,明确地根除它。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要消灭做这事的人;这是解决问题的最简单的方式。通过判决罪犯来实现正义。也就是说,让他明白不应做恶事,他做了恶事;让他知道不应该让别人受苦,否则他就会受苦;让他明白不能杀人,否则他就会被杀,被处以死刑。以这种方式推理的人还认为,他们有梅瑟的法律在身边。
给耶稣的提问是:“我们已经提出了我们的建议,通过压制那些作恶的人来消除邪恶;你怎么说?你如何施行正义呢?”圣史继续解释说,他们对他说这话是为了试探他,是为了指控他。因此,目的,希腊文为“ἔχωσιν”、“egracein”,就是给他设一个陷阱。他们认为他们已经困住了他,因为他要么否认爱罪人和税吏的天主的形象,这样也会改变他的生命,要么说出反对《托拉》的话。如果他说出反对《托拉》的话,犹太公会就在两步之外,所以很容易抓住他;他们会把他带到大司祭面前接受惩罚,以儆效尤。
他们问他:“可是,你说什么呢?”让我们看看耶稣是如何应对的。他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做了一个奇怪的举动。让我们来听听: 耶稣却弯下身去,用指头在地上画字。因为他们不断地追问,他便直起身来,向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先向她投石吧!”他又弯下身去,在地上写字。他们一听这话,就从年老的开始到年幼的,一个一个地都溜走了,只留下耶稣一人和站在那里的妇人。耶稣遂直起身来向她说:“妇人!他们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
吗?”她说:“主!没有人。”耶稣向她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耶稣没有回答被问到的问题,他开始用手指在地上画字。如果我们是他,我们可能会立即开始与经师和法利塞人争论,表明他们对《托拉》的解释是不正确的,或者我们会指责他们的邪恶意图。我们会说:“看,我已经注意到你们并不关心那个犯奸淫的妇女,你们想要的是定我的罪……我很清楚。”
耶稣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当然是救那个妇女,因为她属于经师和法利塞人所认为的耶稣的朋友,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耶稣将无法面对他的朋友们;他必须救这个妇女。另一个目的是救这些控告者,因为耶稣爱他们,他希望他们快乐;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快乐地接受,并内化新的天主图像;天主与作恶之人的关系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他做了什么?他恰当地使用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
第一步:他知道他面对着一个群体,我们都知道群体的法则是什么。人们聚在一起,他们开始做不愉快的事,也做可怕的事;他们不觉得有什么责任,因为是群体在做,而不是我在做。要让他们回归,首先要做的是把他们带出群体,开始让他们反省,让他们意识到他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是耶稣的举动的第一个含义,就是在他周围创造安静的氛围;安静令人害怕,因为如果没有任何东西让你分心,那么你必须反省,你必须思考,那么很容易就会浮现出一些你一直试图消除的令人不安的想法。就好像耶稣在说:“在安静中停留片刻,做些反省,想一想,试着问自己是什么驱使你将这个妇女带到这里来。这个妇女已经伤害了她自己和她的丈夫;也许她既毁了自己的家庭,也毁了其他家庭。把她放在这中间,你解决了任何问题吗?你认为这对她有益处吗?你认为你是在帮助她重获新生吗?或者,也许,你的行为给她已经做的事情增加了更多的邪恶?你为何对她如此不满,她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你的事?如果你想想你把她带到这里的原因,也许你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不要躲在群体里,走出来,看看你自己的内心。”
指控者不能忍受这种安静;事实上,叙述中说,他们开始质问他。他们不能忍受这种安静;这让他们感到不安。希腊文本说“ἐπέμενον” - “epémenon”。“Epimenein”的意思是:“他们攻击他”。然后耶稣抬起头,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先向她投石吧!”耶稣以此开始解散这个群体。不让他们全部一起投石,而是一次一个。经过思考,如果他们得出结论说他们与她完全不同,他们没有罪,他们是纯洁的、正直的……而解决邪恶的办法是他们所提出的办法,也就是说,消灭作恶的人;那么就要小心,因为如果你们也是罪人,那么你们也必须被消灭。
我想为我们的时代,为今天甚至在基督徒团体中也会经常出现的这样的群体做一个反省。这样的群体必须被解散;这群体投掷的是道听途说的石头,不是诽谤的石头(我希望基督徒团体的情况不会到这一步),只是传播流言,散布我们所知道的错误。 这些人必须面对自己的良心,让他们在用舌头投掷那些石头之前,好好想一想。你想对那些被你公布错误的人做好事吗?你确定不会有一天有人向你投石吗?你最近一次传播所谓的大新闻,是为了你兄弟姐妹的益处,还是为了你病态的满足感,而最终,在你传播兄弟姐妹所行恶事之时,也在你内心留下了苦涩的味道?试着问问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些石头投到你身上,你是否会感到高兴。说完这句话,即,“不要一起,一次一个来投石”,在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弯下身去,用手指在地上写字。 然后,我们想知道耶稣此举的意义何在,因为故事很短。他的动作被重申了两次。对此所给出的解释有很多;最传统的是 Jerome 的解释,他说耶稣开始在沙子上写控告者们的罪,那么,显然是年长者,他们是首先被耶稣打击的人,都羞愧地走了。
耶稣写东西让控告者羞愧,这并没有错。耶稣爱他们;他想拯救他们;他想解放他们,而不是羞辱他们。另一方面,他不可能在沙子上写字,因为在圣殿广场没有沙子,地面是用石头铺成的,所以耶稣的手指是在石头上移动。我们必须围绕着这段经文,它没有说他写了什么,只是说他用手指在石头上写。此处所指向的,显然是圣经中唯一由天主用手指在石头上所写的文字,即两块石板上的十诫。十诫是告诉你必须如何生活的指示,告诉你应该避免哪些错误;夺取你生命的毒药是由法律书《托拉》来指出的,但写在石头上。这些人知道,当天主的手指移动时,祂在石头上写法律。用这个动作,耶稣在问:“你们还拘泥于写在石头上的法律吗?难道你们不记得先知耶肋米亚曾说过,有一天天主要把祂的法律不是写在石头上,而是写在人的心里?”那么,当法律不是外在的,而是在人内心时,这心就会促使他去行善。
耶稣用他的举动对控告者说:“问问你们自己,你们的心仍是石头做的,还是已经改变,已经成为一颗新心,一颗已经内化了天主的思想与感情的新心?”这些人听了耶稣的话,看到他又开始写,就开始转身离开,从年老的开始,希腊文本中说“πρεσβυτέρων”,即“长老”。不是因为他们首先感到羞愧,而是因为他们首先明白,并被耶稣所归化。耶稣达到了这第一个目的。 现在只剩下耶稣和那妇女一起,两人的位置很重要。妇女一直站着,而耶稣一直坐着。在与控告者讨论的整个过程中,在审判期间,妇女一直和其他人一起站着,而耶稣坐着。他两次弯下身,始终保持坐着。中文译文说:“他直起身来”。耶稣抬头看(仍然坐着),他始终在低处,而妇女在高处。让我们留意,在路加福音中,我们也发现耶稣站在低处,罪人匝凯在高处。当匝凯在野桑树上时,耶稣抬头看,因为天主总是为了罪人而到低处,因为祂爱他。祂为那些走错路的人服务。
这就是耶稣呈现给我们的天主图像。耶稣遂直起身来向她说:“妇人!他们在那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没有人。”耶稣向她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让我们正确地解释耶稣所说的这句话:“我也不定你的罪”。这是一句很有名的看似不公平的句子。首先,我们不要编造这个妇女的悔改、承诺、不再犯罪的意愿,以及耶稣对她的罪的赦免……这些都没有任何意义。这个妇女身上没有悔改的迹象。此外,对于悔改的罪人,即使是法利塞人,也是很受理解的。
这里,我们有另一个明确的讯息。耶稣清楚明了地将罪与罪人区分开来。耶稣不赞成做恶事;他并不为罪辩护;奸淫是一个重罪,它会对犯罪之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它可能使家庭破裂,并对孩子,甚至孙子,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要记得,耶稣的“性道德”是多么严格和苛刻。在山中圣训中,它远远超出了辣彼们所说的,不仅定奸淫为罪,而且称其为邪恶的欲望,因为,它在人的内心开启了对夫妻之爱的背叛。
耶稣认同判定邪恶之罪的《托拉》,它指出了什么是毒药;并且,事实上,耶稣也告诉这个妇女:不要再做恶事伤害自己了;但是,即便你犯一千次,我也不会定你的罪,因为天主定邪恶的罪,而不是定祂子女的罪。这就是耶稣引入世界的新的天主图像。天主不会通过淘汰犯错的孩子,并将其送入地狱来伸张正义。这不是在伸张正义;这是一种报复方式。我们不要往回走,不要恢复经师和法利塞人心中的天主图像。耶稣拿走了我们手中的石头;我们不能用它们来扔别人。
也许有些人认为,到最后,耶稣自己会是投石之人……终有一天,天主会惩罚我们。让我们停止把我们的邪恶投射到天主身上。耶稣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宣扬天主是爱,且只是爱,爱永远不会定祂任何子女的罪。有一天,他们会将耶稣带到犹太公会,不是现在,不是他宣布不定犯奸淫之妇女的罪之时;而是有一天,他们会定他的罪,正是因为他宣扬了真正的天主图像,即天主是爱,且只是爱。天主要求我们不要定任何人的罪,这样,我们也不会被定罪。祂是第一个实践这个命令的人。当人们误入歧途、犯错的时候,千万不要定他们的罪,而要帮助他们恢复生命。这是伸张正义,不是执行正义。
如果我们接受并欢迎这个天主图像,我们就能安心,就如《若望一书》中所说的:“纵然我们的心责备我们,我们还可以安心,因为天主比我们的心大,祂原知道一切。”
祝大家主日好,并过好新的一周。
——这是 FERNANDOARMELLINI 神父视频的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