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四旬期第五主日:莫要对宽恕心怀怨恨,而要仰望天主的怜悯。
意鸣子   2天前   676

丙年四旬期第五主日
莫要对宽恕心怀怨恨,而要仰望天主的怜悯。

作者:若望神父  编译:小朵

尽管我已经有十五年没见过她了,而且她现在很有可能已经离开了人世,但她的面容在我脑海中依然清晰。
      她脸上似乎曾有过因时常微笑而留下的纹路,但有一天弥撒结束后我碰到她时,她的脸皱成一团,活像一个盐放多了的椒盐卷饼。“你知道我讨厌福音书里的什么吗?” 她说道,那语气并非在提问,而是带着八十多年岁月沉淀下来的笃定。我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只能应了句:“什么呢?”
“那第十一个小时。那些在第十一个小时才来干活,却和干了一整天的人拿同样报酬的人。这就好比那些一辈子游手好闲的罪人,最后祈求天主的宽恕,然后就进了天堂。”
毫无疑问,她对这种不公平的状况感到愤怒。但最让她困扰的是,耶稣关于劳工的这个比喻真的很危险。如果我们真的相信了这个比喻,那大家都会不再努力,放弃做个好人的尝试。这似乎在说,我们的善举最终毫无价值。
      嗯,她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即便她已经八十岁或者八十五岁了,还是有很多要学的。她为人真诚、认真,无疑是个勤劳的人。但这些年来我常常在想,如果她已经去世并得到了应有的回报,那她一定见到了一位远比我们那些微不足道的盘算和想象更加奇妙的天主。遇到作为审判者的基督,那该是多么惊人的一件事啊。相比之下,我们的罪过也好,成就也罢,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读经二中谈到认识主耶稣无比重要,其他一切似乎都无关紧要。“我了祂,我自愿损失一切,拿一切当废物,为了赚得基督,为结合于祂,为获得那出于天主,基于信德的正义。” 对于像保禄这样积极行动、努力工作的人来说,这肯定是个相当大胆的自白。他甘愿把自己所有的努力和劳作都视为垃圾。从那时起,他的成义将通过对耶稣的信仰,而非行为。
       那么,如果保禄真的相信这一点,他会成为最彻底的寂静主义者。那他为什么不把余生消磨在无所事事中呢?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保禄非但没有放弃努力,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与保禄不同,我们大多数人把精力花在了一些次要的事情上。我们如此努力,不仅想在人生这场游戏中获胜,还想赢得永生。我们觉得自己的努力至关重要,为了救赎而苦苦奋斗。当看到别人得到宽恕时,我们很可能会心怀怨恨。也许我们会严厉地评判那些达不到我们标准的人,无论是不能还是不愿达到。也许我们甚至会因自己的失败而谴责自己,接受那残酷的裁决。
      当我们发现世上那些犯了通奸罪的人,或者发现自己内心有通奸念头的人时,我们会怎么做?我们想拿石头砸他们吗?对于身边以及我们内心的罪人,我们会施加怎样的惩罚呢?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先向她投石吧。” 当我们急于评判和谴责时,耶稣却不会。“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这可能是个令人不安的想法。宽恕似乎来得太快,我们追求美德的努力似乎毫无意义。的确,这是一种全新的方式,一条穿越生命之海的新道路。依撒依亚曾预言:“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这事兴起,你们岂不知道吗?” 圣咏作者唱道:“上主为我们行了大事,我们要欢欣鼓舞。”
     在耶稣里,确实有一些新的东西将我们所有人联结在一起:很久以前那个犯了罪被抓的年轻女子,弥撒后对游手好闲者心怀怨恨的老妇人,甚至还有像圣大德兰这样伟大的成就者。圣大德兰坚称,她最大的慰藉在于想到自己死后,将在审判中见到基督,而自己没有任何美德或功绩可以用来为自己辩护。她只会完全仰赖基督丰盛的怜悯。
     我们中的一些人,会像那个通奸者一样,心怀感恩、敬畏与沉默地站在那里。而另一些人,比如多年前我遇到的那位亲爱的老妇人,或许会发现他们脸上因岁月而消逝的笑纹又回来了,尽管面容依旧憔悴。
      我们会同样为那些在生命之初就归向基督的人庆祝,就如同为那些直到最后一刻,除了希望一无所有,才归向基督的迟到者欢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