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思——在病榻前照见永恒
阿云、花儿   6天前   2230

近日接连听闻亲友抱恙的消息,往日里总觉得死亡遥不可及,仿佛隔着一层朦胧的纱帐,既看不清它的形貌,也感受不到它的气息。直到母亲的颅内动脉血管瘤检查报告递到我手中,医生那句“一旦破裂,抢救希望渺茫”的话语如惊雷般炸响——那一刻,恐惧如潮水般漫过心头,我的思绪骤然凝滞,整个世界都在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中失去了色彩。

在最初的慌乱中,我只能无助地默默祈祷:我该为母亲做些什么?你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即便最终要面对别离,也请赐予我足够的时间来接受这个事实,让我有机会陪伴她走过这段艰难的旅程。幸得一位亲人的宽慰,我才渐渐从混沌中清醒,开始查阅病例、联系专家、详细了解母亲的病情。而母亲始终念念不忘的,是希望在手术前能得到神父的祝福与祈祷。我一一照办,只愿她能以平静的心面对治疗。

住院那日,神父如约而至。五人的病房出奇地安静,仿佛只剩下我们一家。神父庄严的祷词在病房中回荡,起初我还担心会打扰他人,却见母亲面容舒展,轻声告诉我她感到无比安心与幸福。直到母亲手术成功,平安返家,我这颗悬了半月之久的心才终于落地——这段日子恍若一场大梦,我甚至记不清自己是如何度过的。

这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我们穷尽一生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是堆积如山的财富?可多少才算足够?是婚姻与子嗣?可为何仍有那么多姻缘破碎?这些困惑远超出我有限的认知范畴,我深信在人类理解之外,必有一位至高者掌管着生命的奥秘。

于是,在这个被称为“四旬期”的特殊时期,我翻开了曾经不屑一顾的《圣经》。从母亲病中的体验,结合书中对复活节的诠释,我忽然领悟:生命之美,或许正在于体验并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和解的过程。有人称此为“悔改”,但我觉得这个词太过沉重;我宁愿称之为“跟随”——因有位走过死荫幽谷的引路者,早已为我们标明归途。祂从未许诺前路坦荡,却承诺会始终相伴左右。在这条路上,每一次病痛、每一场别离、每一滴泪水,都成为我们触摸永恒的契机。祂从未应许天色常蓝,却承诺:“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